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更是一种境界和胸怀,它有仁爱的光芒,即能释怀别人,也能善待自己,更是一个人无以伦比的内在魅力。宽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我行我素,缺少宽容之心,一点小事就会脾气暴躁,或者遇到事情,不是郁郁寡欢就是冲动行事。那么,如何培养具有宽容品质的孩子呢?
1.营造宽容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从小生活在刻薄的环境中,将会影响他今后与人相处。因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养成宽容的品质。例如:家长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宽容孩子并不是对他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孩子有了错误或者过失时允许他有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的过错和不足。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宽容心的养成。
2.多与同龄人接触交往
父母要创造机会,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增强对不同性格人群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交流沟通,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懂得体察他人的感受,学会彼此理解、尊重和相互包容。
3.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父母、老师协商解决。如果是对方的错,父母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支持他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与宽容并不矛盾,但公平公正的“度”,正是我们需要教孩子把握的;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要勇于承担责任,但不要过度责备自己的孩子。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傻、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4.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父母首先要充分关注和理解孩子的感受,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当孩子获得了充分的理解,情绪得到疏导后,再启发孩子去换位思考,父母要引导孩子,以对方的情况为出发点,才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行为,父母应该叫孩子经常自问:“要是你是他,你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养成宽容的品质。
5.让孩子拥有足够的空间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空间,能够让孩子的心情更加充实,也更容易形成宽容的品质,父母在平时要留给孩子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言行,让他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
宽容心的养成,是孩子不断地自我心理斗争后结出的硕果,父母要多一份耐心、信心和用心,始终做孩子宽容品格历练成长中的坚强后盾。父母从小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格,就是在为他推开一扇门,通向未来心灵自由的幸福之门!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