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教师这条路,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要具备什么条件?”在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与爱心》后,让我知道"做一个可爱的老师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起码条件”。
我们班的庆庆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刚来我们班时每天只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因此每天都有一两个孩子成为他的受害者。为此我经常对他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我意外的发现庆庆在当值日生的时候最听话,会把任务完成的很出色,而且也不会去打小同学,即使发生了矛盾也会来找老师帮助解决。于是我适时的表扬了他,没想到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没有在上课时随便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渐渐地,对于庆庆我们有了更多表扬,更多拥抱。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少批评,多“赏识”孩子,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树立自信,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不正是“快乐教育”的真谛吗!
一天中午,我如往常一样在食堂看学生吃午餐。突然看见小宇把自己餐盘里的一些青菜挑了出来。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挑食,不爱吃青菜。但我没有马上教育他要爱惜粮食,要荤素搭配的道理。而是走到他旁,轻声询问他原因。得知最近他在电视上观察蚕宝宝吃桑叶时,小宇萌生出蚕宝宝会不会吃青菜叶的疑问,所以想做个尝试。听到这,我为自己没有莽撞地批评而感到庆幸。我竖起大拇指,鼓励他:“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热爱探索的孩子!”
用童心呵护童心,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内心,真的会发现那些看似的“恶作剧”背后都藏着童真的美好。
爱是细枝末节,学会表达些爱吧,多一些嘘寒问暖,明天降温了,记得多穿点儿”;多一些表扬鼓励,“你今天作业做全对了,有了很大的进步”;多一些肯定赞美,你学习态度端正,又乐于助人,老师很喜欢你”……
爱也体现在每一个小的举动。拍拍肩膀、一个拥抱、关切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感受温暖。当一个学生最不可思议之时,往往是他最需要关爱之时。别着急发火,别以指责的口吻训斥他。让柔情淌进孩子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开导他,激励他。
教育植根于爱,不要吝啬表达爱,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