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方可领悟知行合一是多么的难!
“妈妈,给我找支铅笔吧?”
“你的铅笔去哪里玩了?”怕因为随口说出的说误解了宝贝,所以委婉的表达了一下。
“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它原来有脚呀,快跟妈妈说说,你怎么发现它不见了的?”
“我,我,不是,不是……”支支吾吾的有点为难的模样。
“不着急,妈妈等等,想想到底是怎么不见了,我们一起找找原因。”
儿子的眼神有点闪躲,约有一分钟的挣扎,最后叹了一口气,说:“妈妈,不是自己走丢的,是又被老师没收了!”
“噢,又,又被老师没收了!”我重复了一下,接着说:“这是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了吗?”
“嗯,妈妈,我没管住自己,是个傻瓜吗?”
我真的想说,是,可不咋地,不长记性,可是看着那清澈的眼神,我愣是咽下去了,然后笑着说:“没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犯错误,也不能因为一次两次就是傻瓜,但是说明这件事你没有当回事,也就是说不尊重别人。那老师的话如果每个孩子都不听,那是不是教室就很乱,还能学习吗?”
“应该不能。”儿子很认真的想了想说。
“那你接二连三的玩铅笔盒,被老师没收两次,这个事情应该怎样分析?”
“我知道了,老师是要让我改掉这个习惯,老师还说我不用用铅笔盒了。”儿子沮丧的说。
扑哧,我一下没忍住,笑了出来。儿子不开心了说:“妈妈,我很不开心你还笑,太不够意思了!”
“不是笑你,我是赞成老师的观点,铅笔盒是装铅笔的,如果你玩它,那它就失去了它的价值,那还用了干嘛。我相信,如果你知道了它的用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哪里不对,你的铅笔盒就回来了。”
“真的?”
“当然!”
“那我先写作业吧!”……
唉,终于落幕,太难了,本能和理智在整个过程里,反复征战,太多的理论和实践,对不同的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也问自己,关乎孩子我们是要:他成为我们要的模样,还是让他自我绽放,成为他自己,无可厚非,后者是完美的诠释……
一人的自律性,来源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是一切的根基!愿每一妈妈的怀抱,都是成就良好习惯的肥沃土壤!努力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