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9月25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放学后,我们一如既往地到家先写作业。
今天,雨馨学了“手”和“日”字,拿出本子,认认真真的写着,落笔第一个“手”字完成后,她问我:妈妈,你觉得我写的怎么样?
非常好啊,我说。
你知道吗,妈妈,你越鼓励我,夸奖我,我会写的越好。
她的这句话让我反思,过去是不是一直对她很挑剔,让她缺乏了认同感。
在我的鼓励下,她今天的作业写的速度超级快,我们实现了共赢。
在家长看来,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极弱”的存在,不管她怎么表现,她缺乏能力这个事实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按照家长内心的那个标准,通常很难完全认同孩子。
不管怎样,来自父母的认可都是最能让孩子感到心安的动力。只要有了家长认可,即便遇到困难,她也会努力克服;即便遇到问题,也能很快地解决。
在孩子看来,家长的认可就是对她的鼓励,就是对她的爱,在这份爱的包容下,她会觉得无比安心。
认可也是立规矩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认可了孩子,孩子才会得到满足,她对所立的规矩才不会排斥,当然所立的规矩也更符合她的需要。
如果不认可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嫌弃”的可能,带着各种吼叫,那样给她立的规矩可能就会带着某种不满甚至是怨气,当然就不适合孩子。
要么太过严格苛刻,根本无法执行;要么太过宽松,跟没立规矩没什么区别。而且,如果不认可孩子,她也就不愿意遵守那些规矩,她的反抗就会越发明显。
终于懂了,爱是最好的疗愈,教育应该是一场温暖的旅行。
所以,对于孩子,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看待。
对于她的优点,不管大小,不管是不是很出众,只要是她有好的表现,就都值得肯定,能夸奖的就要夸奖。
尤其是对于那些她以前没有,但是经过学习或者是模仿突然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我们更是要通过鼓励、夸奖等,来加深她的印象和认同感,从而促使她有更多良好的表现。
但要注意的是,夸奖要有度,不可过;夸多了,夸过了,可能会让孩子吃大亏,会害了她。所以,不可不谨慎。
对于她的能力,能表现出来的好的能力要肯定,即使表现不出来也不要失望。要相信孩子,肯定她的潜能,肯定她想要努力的意愿。要更多肯定她做事的过程,至于那个结果,反倒不要看得太过重要。
当家长对孩子的行为结果不患得患失时,孩子反而更能放开手脚,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