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四,总 结
如今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方面,心理教育的普及、精神卫生意识的增强,让许多原本隐蔽的抑郁症案例被发现;另一方面,高度紧张的社会环境、日益激烈的学业竞争、不断扩大的亲子代沟、追求快感又充满霸凌的网络世界,都增加了当今儿童和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需要去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包括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成因,还有如何帮助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如何防患于未然,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本书作者的核心观点:
1,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又具备“对伤害的高回避”和“对自我的低引导”这两种特质,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有潜在的抑郁风险。
2,家长对孩子关爱程度高,同时过度保护程度低,也就是说既关爱孩子又尊重孩子自主性,是最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养方式。
相反,如果关爱程度低,同时对孩子控制欲过强,则容易引发孩子的抑郁症。
3,父母对孩子仅仅是“我为你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和你关系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曾经说过一句话:“过去从未死去,它甚至还没过去。”关于这句话,抑郁症就是一个例证。如果不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下意识地重复,也会失去做出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是为人父母,那么希望本书内容能帮助你去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与孩子平时的相处方式,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孩子与家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