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张健教育碎思20230928(总第53)
红色研学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节又有仲秋节、祭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的别称,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初唐,盛行于宋代以后。中秋节源于先民对月神的崇拜和祭祀,伴随着节日的发展和演变,古人又赋予其团圆的意味,承载着人们阖家欢乐的美好愿望。

咏月也成为中华民族灵魂深处跳动的音符,从“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的写景玩月,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怀人,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的神话故事,这些诗词已为中秋佳节增添一份诗意之美与哲学思考。

千百年来,都不乏离乡远游、无法在中秋之夕与亲人相聚的游子。“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些诗句都道出中秋月圆之夜,萦绕于游子心头的思乡心绪,蕴含着“千里明月遥寄相思”的情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多少古代游子在远方客中,感叹"月是故乡明"。两千年前,有屈原的“轻举而远游”;千年之前,有苏东坡的“日夜事征行”;数百年前,徐霞客也曾“足踏天下半”。这些游子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楚地的洞庭湖畔、滇南的茶马古道、儋州的天涯海角,都留下了他们月下独酌的身影。一轮明月,阴晴圆缺,岁岁年年,映照四方之地、古今之人。

“被明月兮珮宝璐”:月光下的吟游者屈原对于月亮的吟诵虽然只是浅浅几笔,但也蕴含着他对于宇宙万物的思考、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感,在千年后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屈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一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失意者。这些坎坷使得屈原关注到祖国的山河日月,并在其不同作品中多次将日月并举,流露出他对时光易逝的慨叹。《离骚》中屈原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代其序”,他观察到了日月昼夜常行、交替轮换的自然现象。日月尚且忽然不久,使他意识到往事更不可追。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41228
推荐日记
《2023年9月21日 第177篇》
《妈妈和你们共同进步》
《开心快乐每一天!》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192)》
《幼儿园快乐的成长》
《忙并快乐着》
《亲子日记226:随笔》
《 期待爸爸哥哥回家过节》
《芃羽竞选上学校大队委啦》
《亲子日记第759天 2023.9.28号 周四 晴》
《家校共育有感》
《290》
《亲子日记43趣味亲子运动会》
《李孟渲成长日记第151篇天气晴转阴星期 四9月28号1》
《随记190》
《日记632篇 成长的足迹》
《亲子日记198(放假了)》
《616篇》
《紧张的一天》
《即将开始的假期》
《亲子共成长一起努力》
《亲子日记》
《童年的美好时光》
《小提琴记》
《亲子日记第439篇,节日烟花》
《开学一个月工作总结238》
《改变在不言中》
《生活到底为什么?》
《只有互相尊重 才能共同成长》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