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中秋小知识
马站二小2.1班时曼芬5.2班兴雨妈妈

9月9日星期五阴 157篇

月饼何时出现?为何要祭月?图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轮明月,寄托了人们的无限美好月饼与月亮外形相似,全家于中秋节一起赏月吃月饼,故月饼也被赋予“团圆”之意。

在漫长的岁月里,建立于月亮崇拜这一原始信仰上的中秋节,习俗不断丰富,其核心主题则是以月圆之兆,期盼团圆,庆祝丰收,寄托思乡之情,融洽亲友邻里关系。

中秋为何称“仲秋”?

中秋亦称“仲秋”,有“月夕” “追月节”“秋节”等称

据中国天文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第二个月,古人常以“孟(伯)、仲、叔、季”排序,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作为计时标记,其文字记载或可追溯至先秦时代。如《周礼•春官•宗伯》即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而其《天官•冢宰》则言“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可以说,先秦时代的“中秋”尚未形成“节日”,但《周礼》所载表明,上层社会此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礼物互赠习俗,这为后来中秋节俗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祭月习俗有哪些寓意?

“祭月”作为一种信俗活动,起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诸如蟾蜍、玉兔、桂树、嫦娥等信俗象征则是与之对应的想象产物。

相关史籍显示,较为原始的“祭月”活动曾定在干支历的“秋分”之日。作为不同计时方式,秋分的确定要早于中秋节的普及。

随着干支历为夏历取代,又因两节邻近,祭月逐渐融入中秋活动。古人的祭月礼仪复杂且有等级、地域差异,但其目的不外乎祈求福佑、托月追思,表达对阖家团圆、生活美好的期盼。

古人如何祭月?

古代,民间祭月仪式相对简单。

一般来说,人们于中秋之夜在庭院设香案,上安“月神”牌位,并以时令瓜果和糕点为供品,如西瓜、苹果、石榴、葡萄、菱角等,月饼则是必不可少的。

祭月场所布置完毕,主祭随后就位,依据“赞诗”“上香”“奠酒”等顺序祭月。祭毕,全家老少团座一起,叙话家常,饮筵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的娱乐性大大增强,在宋代已有表现。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即载:“中秋节前……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十分热闹。

赏月象征阖家团圆?

赏月是中秋节较为核心的集体活动,大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传说赏月习俗与“嫦娥”神话有关,有象征阖家团圆的寓意。

其实,赏月是“祭月”的一种延伸。《礼记•祭法》规定:“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汉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唐孔颖达疏:“夜明着,祭月坛名也。”

赏月习俗之外,投壶、击鼓传花以及诗文唱和等游戏行为也充实了中秋节的集体活动,如今中秋出游亦成人们的重要选择。

为何要饮桂花酒?

桂花酒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所写“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即可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人

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定论,但从现存古诗文大可推之于唐或之前,如颜真卿写道:“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而“吴刚伐桂”神话也常用来解释桂花酒的来历。

桂花本身也是一味中药,俗谓桂花乃百药之长,浸有桂花之酒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之功效,因言“饮之寿千岁”。在中秋节这一团圆日饮桂花酒,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实效,还有向月神祈求延年益寿之意蕴。图像


古籍记述了桂花酒的酿造方法。一种是“桂花泡酒”,即将新鲜桂花浸泡于白酒之中;一种是“桂花酿酒”,即将所采桂花同蒸好的糯米一起搅拌酒曲等原料,装缸发酵。

月饼有哪些类型?

吃月饼是当下中秋节最为典型的集体习俗。从神话传说角度看,人们将江浙一带在殷商时用于祭祀闻仲的“太师饼”视为月饼起源,但并无史料支撑。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中记“月饼”,同时期的周密亦于《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中载有“月饼”,因而月饼在宋代形成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形状与中秋明月相似,且全家于是日欢聚一堂,赏月食饼,故其被赋予“团圆”之意。

这些习俗包含什么意蕴?

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典型习俗,此外,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亦有相对独特的民俗活动,但其形成并非一蹴即就,而是在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集体传承。

如潮汕地区流行中秋吃芋头;江西吉安有中秋用稻草烧瓦罐,并浇醋以发香气的习俗,北京一带则有中秋供兔儿爷习俗,后来,“兔儿爷”逐渐演变成特定时节的儿童玩具。

总之,中秋节的节日意蕴包含了“祈福”“感恩”“会亲”“竞技”“娱乐”等多重要素,是人们勘察区域或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参照。

中秋节也要赏花灯?

在人们印象中,元宵节要赏花灯,其实在中国的岁时节日中,人们通常把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称为“三大灯节”。相较于元宵节,春节和中秋节的“灯”元素就少了很多。

古籍对中秋节“观灯”习俗的记载,较早出现在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其卷三《中秋》写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可知,在中秋节的各种“灯”里,除了柚子灯,还有南瓜灯、桔子灯等,而燃“塔灯”、挂“草灯”、玩“果灯”等则意在驱鬼辟邪。

这些“灯”的制作、使用模式及寓意与元宵节完全不同。它们多以真实的瓜果及建筑材料临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趋吉避凶,有彰显丰收之意。

故事赏析图像


嫦娥奔月

上古时期,十日悬空,炙烤人间。后羿领军出征,射下九日,得王母奖赐仙药,获封上将军。此事引起了参将逄蒙的嫉妒。九日旱灾初平,后羿之妻嫦娥怜念百姓病苦,义设粥棚,亲布医药。其间,嫦娥救治灾民时发现瘟病在悄然蔓延。后羿凯旋而归,将仙药赠予嫦娥,以为情定之物,嫦娥心念百姓,与后羿商定欲用仙药试治百姓。逄蒙心生歹念,欲夺嫦娥仙药。情急之下,嫦娥吞食护药,与后羿生生分离,飞升月宫,被封广寒宫宫主。月中嫦娥心系人间灾情,对众仙晓以大义,劝动众仙携带仙丹妙药、仙桂之酒下至凡间,救治百姓,并惩治了逄蒙。众仙因私自下凡,获罪于天庭,等待降罚。举国百姓感念嫦娥与后羿的救民大恩,手持月饼,焚香祝祷,感动了上苍。王母赦免嫦娥及众仙之罪,封后羿为司日将军,特准后羿与嫦娥每年广寒相见,并定此日为中秋佳节。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41756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1177天》
《姥姥家》
《接姐姐回家咯》
《亲子日记第192天》
《严管不溺爱》
《9月29日》
《亲子日记第11篇》
《每日一记》
《2023/9/28星期四晴》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中秋节》
《亲子日记 272》
《有一种教育就是不唠叨》
《第二天》
《假期第二天(第50篇)》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
《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
《中秋节的心里话》
《中秋日记 9月29日》
《佳节》
《观察日记(209)》
《首孝悌,次见闻》
《 中秋快乐》
《2023年09月29日 603篇》
《读书笔记(159)》
《亲子日记》
《中秋节》
《中秋节》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