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9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第2120天——七年级嘉琪妈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皎洁当空挂,寄托着异乡人的愁思。独在异乡,我们邀约一起赏月,让明月传达我们的思念。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共同祝愿家人健康平安,国泰民安。
放假第一天,没有回老家,和家人们一起过个团圆节。孩子爸爸下夜班,稍微休息一会,不顾劳累,载着我们去吃了丰盛的午餐。琳琅满目的美食让我们目不暇接,我感觉总是奔走在寻找美食的路上,穿梭于人群中,看到家人们爱吃的东西,就迫不及待的给她们端过来,最后终于轮到我了,尽选美食。大家吃的非常愉快。
晚上带着孩子们赏月,吃月饼。虽然不爱吃月饼,但还是象征性的吃了一块,算是应景了。给孩子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好奇的问小玉兔现在在做什么呢?我让他们自己看看,发挥一下想象力,一时间二宝的嘴巴停不下来了,编织着各种小故事……
哼哼起了苏轼的诗《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特别喜欢这首诗词,特别有韵律感,最重要的是诗人由月及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让我们正确看待“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分享:《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把家庭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父母们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曾以为,家庭教育就是以追逐考试名次和升入名校为目标的“鸡娃”竞争。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本质并非如此。它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它是以生活实践教孩子做人的教育。只有将此本质知行合一的父母,才是好父母。那么,要想做好父母,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01 陪伴
就像幼苗离不开阳光雨露,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年是非常需要陪伴的,并且是需要爱与智慧的陪伴。家庭教育促进法确立了“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的原则。因此,父母的第一职责就是爱的陪伴。请注意,孩子需要的不是母亲一个人的陪伴,同样需要父亲的陪伴。陪伴需要爱心,需要体力,也需要恒心。
长期坚持陪伴的最大收获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02 榜样
常言道,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所以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是由其家庭价值观(家风)所决定的,而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形成家风的关键因素。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也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03 发现
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好父母会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与需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较早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是父母特殊而神圣的使命。但孩子的潜能优势并不容易发现,这不仅需要细心也是需要条件的,尤其是需要丰富多彩的实践。而且,发现孩子的优势还有一个过程。从假优势到真优势,从小优势到大优势,不断的发现就是成长,发现越早越可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所以,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尤其注意孩子的自我发现。
04 尊重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而好父母的显著特点恰恰就是尊重孩子。许多父母都期待孩子进入名校,获得高收入又安全体面的职业。可是,当孩子做出与你期望迥然不同的选择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观点,就是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塑造者,而要做孩子成长的协助者。
05 支持
儿童是最需要支持的人,因为儿童有五彩斑斓的梦想,却又缺乏实现的能力与经验,他们最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帮助。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重要主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童年既是初生牛犊不惧虎的年龄,又是犯错误最频繁的时期。当父母犯错误时,父母解释或评判的风格会影响孩子的人格,甚至是人生走向。因为父母积极的解释或评判会让孩子自信、乐观,消极的解释或评判会让孩子悲观、绝望。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父母在其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鼓励和引领。
06 成长
成长是新时代好父母最本质的特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面对的在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孩子,这个信息化的世界,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一个父母可以轻松应对。新时代父母的唯一出路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再学习,成长再成长。信息化社会具有许多“后喻文化”的特征,即在某些方面,前辈需要向晚辈学习。所以,学习孩子的优点已经成为好父母的新特点。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做到陪伴、榜样、发现、尊重、支持、成长,就是好父母,就是强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