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也是孩子们放假的时间,没有课后延时只好把孩子接回托管,路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今年的孩子大多都是农村来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托管管理起来都比去年麻烦。
反观一个社会现实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孩子笨,但农村家长与城里家长观念反差很大,也就是教育观念跟不上,盼着孩子好却舍不得别人管孩子,不富裕的家庭却在富养着孩子。去年的孩子只是行为上有些逆反但不娇惯,今年的孩子对街边三无食品的喜爱,放学后就去买各种零食足以说明小学习惯存在问题。到现在的孩子却说不得,老师管严了就像家长控诉老师,可笑的是家长居然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词。
以前的孩子,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是普遍现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且,物质的普遍匮乏,使以前的孩子的需求重点还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吃饱穿暖。再者,以前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又忙于生计,根本没多少精力照顾孩子,更别提关注其心理问题了。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在与伙伴的尽情玩耍和在做农活的过程中得到舒缓与释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一家两代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全家草木皆兵,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与窒息感。
况且,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发了孩子的心智,他们更看重自我个性、价值是否被认同与尊重。与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需求点已上升至马斯洛心理需求的中高级层次——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所以,当家长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时,他们会有不被理解的孤独,也会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