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像锁和钥匙的组合一样,当孩子做出一个行为时,他希望父母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能力意识到父母其实没有“读心术”,所以当父母不能理解时,小孩子会非常失望和生气。即便是非常慈爱的父母,他们的镜像系统也未必总是精确的。
当你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时,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充分的体会这点,你可以试着想想你自己被误解时的感受,例如当你想要帮助别人时,对方没有明白你的意图,并对你的干涉感到恼怒,你会有什么感受?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情况都会让人很伤心很难过。想象一下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又会怎样呢?
【个人体会】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万能”的,这就是所谓榜样的力量。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会慢慢意识到父母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厉害。反而更多的是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产生共情,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和理解他们,而不是给他们讲一堆的大道理。在他们的眼里,理解比指导更重要。
【行动导向】今天读到这一段,让我想起孩子以前的一件事情:上四年级的时候,对于写作是孩子感觉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我无法理解,对于三四百字的小作文,为什么会如此的难?还没下笔,早已满面愁容。每次都让我帮他想框架,想词语。 可是,我再多的想法也无法变成他内心真正的感受。最后我就带他出去疯狂的玩,去公园,去海边,去爬山,去商场,只有自己切身经历过才会写出动人的词语,我还记得那次写的游记就是我带他去海边公园的经历,自己很自豪的告诉我:“妈妈,我觉得我写的根本停不下笔。”所以,学会理解和感同身受,更能帮助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