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 周一 晴 泽泽妈妈
今天是在家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午临走的时候给妈妈洗了洗头,用吹风机吹干了。妈妈愿意我们吃了晚饭再走,我说今天晚上7点30分有直播课,所以我们得早赶回去,不能耽误了上课。以前回家一次也就呆两三个小时,吃完饭接着就回来了,这次正好赶上国庆放假,妈妈身体也不好,在家呆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感觉做了很多很多事情,无论从和父母的聊天沟通还有相处,以及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瞬间感觉和父母的关系距离近了很多。走的时候在路上,我感悟到:关系重于教育,关系重于一切。无论社会关系还是家庭关系,都需要近距离的沟通交流,才会让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在路上,孩子爸爸喝了点酒,我开着车,我们6点30分到的家。到了家里给孩子们做了晚饭,我也没吃,收拾了收拾就准备开始上武校的直播课了。每次直播课开播之前,我都会在小组里再发一遍通知。期待着大家按时参与并参与签到及互动模式。直播开始了小组签到的人数有四五个人,武校针对家庭教育,继续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围绕个体社会化的特点和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还有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及父母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这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
课程的过程中有回答问题,互动的流程。整个课程下来一共有四次互动,每一次的互动完成后,孙老师都会把截图发到群里。我们组长在根据图片上的统计,每个小组互动人员的名单。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六组的学员积极参与互动。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是家庭成员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庭或者父母对0至6岁儿童社会化垄断的作用。家庭或者父母对7至12岁儿童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环境,家庭规模越大,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快。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因为我的家族就是一个小型家族,没有太多的成员和父母也离得比较远,平时接触的也少,所以就只是一个小家庭,一家四口围绕着,这样就能感觉出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适应的没有那么快,没有那么快的融入大集体。如果是家庭成员比较多,孩子在这种大家庭的成长环境下就会锻炼的适应大集体能力快一些。所以以后还得带孩子经常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参加一些聚会,让孩子尽快的融入大集体,适应社会的能力。
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拒绝型。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就是拒绝型的父母,对孩子不理不睬,孩子提出的问题,接着拒绝,不做任何回答,让孩子感觉不到温暖,这样的父母对孩子伤害是最大的。我认为自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属于专制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要求,强制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属于那种比较强势的父母。但是,通过近一年来的学习,让我自己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身上不再那么强势,不再去强行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知道需要尊重她,理解她,适当的给孩子留有空间,学会了留白。
家庭就是一所大染缸,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父母的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要自己先做到。每一次的课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习,每一个家长都会传播正能量,感染着自己身边的家人和孩子。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家庭氛围更和谐,亲子关系更和谐,家庭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