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儿子来外公家过中秋,晚间和小堂妹玩灯笼,拜月亮,吃月饼。
第二日:儿子和我去值班,空荡荡的单位里,我俩在办公室,他写作业,我打印文档。不一会儿他就腻了,想叫我打电话叫外公来接。我让他看电脑动画片,他才作罢。陪着我到下午快下班时,我接到值班领导电话,让我提前下班。我们回到外公家。儿子和小侄儿玩了一会儿,我收拾好东西要回南宁,叫了几次他都不肯,四点半我开动电车,他哭着上来。离别的滋味他终于明确体验了。
第三日:同事婚礼,百日宴一起办。我担心找酒店迟到,就提前带儿子出门,哪知那家酒店离地铁站不到十分钟路程。我们进去找位置坐,宾客还少,坐在同事席上等了差不多一个钟,同事亲友陆续入席。新娘是我同事,也是我同学老公的亲外甥女。席间同学来找我闲谈,我见她面容已呈老状,料想我亦如此,我们三十年前同学,彼此都鬓角斑白矣!她走后,同事们讨我欢心,说我比她显年轻,我岂会不知?其实大家都半斤八两。
第四日:带儿子开电动车过英华桥,沿着邕江走,这边的江岸鲜少走动,进入一个叫柳沙北岸公园的地方。里边树木景观倒也没有什么稀罕,只是有个足球场,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比赛。我们都兴趣缺缺,转到一个地方,居然发现有一座大庙,盖得金碧辉煌,但游客廖廖,只有几个貌似当地土著村民守着一个香摊卖香火,儿子在一个大鼓边捶了几下,也无人来说话。转了一圈出公园,又沿着江岸公路行了几里,又见一个大庙,我们也进去看了看,游客更少。我们出去就驱车回家。料想不是初一十五,我们看不到香客云集的场面。
第五日:做了一点作业,我带儿子到邕州老街去,此处房屋古色古香,只可惜没有游客,门面都关着。我们看了许多大磨盘石。“妈妈,这些有什么用?”“以前是用来磨豆浆米浆的。”我犹记得小时候母亲就用这样的大磨盘磨米浆,装在一个白色布袋里,挂在房檐下,滴干水分一夜,次晨就包水圆糍粑。现在吃不到那个滋味了,全是机器打磨的。
第六日:他爸爸休息,我下午一点半去练车。父子俩陪我去,他爸开电动车,送我到驾校,父子俩就去逛江南万达。教练不在,微信叫我上车自己练。我练了好一会儿,他们就回来了,我叫他们上车陪我,但他爸不肯,料想教练在的话也不许。父子俩在驾校外公路的树阴下等我,想想还是挺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