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剥玉米,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之一,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幸福。十月一那天我带领这老大,老二去母亲家感受剥玉米的幸福。
天刚蒙蒙亮,清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觅食的鸟儿还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唱着歌,好像在告诉人们国庆节到了,新的一天也开始了,我领着老大,老二一人一辆自行车,便一路向南行驶,我说:“看一下天空,仰望天空蓝天仿佛一块柔软的丝绸,白云宛如丝绸上的精致花边,镶嵌在锦缎上,煞是好看”!我说看着美丽的蓝天和白云是不是心中洋溢着兴奋,是不是骑车更带劲了!
因为儿子小,我们一直沿着辅路行驶在小路上,不一会来到了南湖公园,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公园里空气
真是清新啊,闻一下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天上的太阳把热乎乎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仿佛是想在落日之前让大地更加温暖,公园的花草树木也十分有生机,还随着不时吹来的风摇头晃脑呢?
我们继续向南行驶,不一会到了母亲家。
一进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满院金黄的玉米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我们休息了一会,母亲就拿出一个机器,这台机器太神奇了,我们认真观察了一下,它大概可以分成四部分:带动机器运转的发动机,放玉米的口,帮玉米“脱粒”的滚轮儿,出剥好了的玉米的口和玉米棒的出口。插上电就“轰隆隆”的声音。原来,是剥玉米的机器在大吼。母亲,我,女儿,儿子,几个人正围着机器忙碌着。女儿把金黄的玉米放入脱粒机的“大嘴巴”转眼间,它们就骨肉分离:玉米粒像瀑布一样哗哗的从机器一侧躺出来;玉米棒从出口出来,我负责把找没有拖干净的玉米粒,儿子把玉米棒放进框里,母亲负责用木杈把玉米粒及时铲在一边,突然,脱粒机不转了,发出“嗡嗡”声,母亲赶忙关掉电源检查,来是脱粒机肚子里玉米放多了,卡住了,我和母亲只好把里面的玉米一个个往外掏,由于卡的非常结实,需要用木棍通一下,终于,脱粒机又正常运转了,在轰鸣声中,地上的玉米粒越来越多,大家脸上的汗珠也越来越多。
我还给孩子讲,我小时候,没有剥玉米的机器,这些成堆成山的玉米都要一个一个用手把皮剥下来。有时候一家人围着玉米堆,一边剥玉米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或者开展剥玉米大赛,看谁剥得快。小孩子总是比不过大人的,那就规定一个数,比如剥300个,或者剥满3筐,就可以睡觉去了。不过很多时候,经常剥到深夜,剥到手指头疼,困得睁不开眼,还在剥。
女试着用手剥了几个玉米,一开始还觉得挺有意思,也没什么难度,但不一会儿,就发现手有点疼了,手指头肚上的皮肤也变得粗糙了。女儿说:妈妈小时候,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家庭、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表现,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这个假期,我们过得很充实,体验了剥玉米的乐趣,更让孩子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