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有人曾问“陆地神仙”张至顺:“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他只回答了八个字:“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孔子也认为,仁德的人方能长寿。
一个人多行善事,以德行不断滋养自己的身体,才能让身心内外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以慈悲待人,与人为善。
有一次,保姆养死了他最爱的君子兰。
季羡林却没有一句责备,还把责任揽下来,说是自己的过错。
还有一次,他的学生写一篇论文,需要查阅一些古代的刻本。
但由于刻本珍贵,图书馆的人不愿将它借给一个学生。
季羡林当时身为北大校长,知道这个事情后,二话不说就抛下公务,陪着这个学生去了图书馆。
直到学生录完卷子,季羡林都没有催促一句。
季羡林曾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正是因为他的不断行善,才使得他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活到了98岁。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
“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善良,可以让人在不经意间远离病祸。
正所谓,心有多善,福有多深。
行善多了,自然心境平和,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