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找了本书再读,读到龙应台《目送》里这样一段文字。“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甜蜜的空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我问儿子,你觉得家是什么?”闺女略思一会说“家就是你放学下班要回的地方,爸爸妈妈住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我把文章读给他听,又问他现在你觉得家是什么?他回答:“家就是有爱的地方,有爱就是家,有家就有爱。”“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我接着问。“家是妈妈帮我洗干净的衣服,是精心烹饪的香喷喷的饭菜,是节假日带我外出游玩,是生病时爸爸给我准备的药,是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自己喜欢的书,还是受了委屈妈妈给我的拥抱……”
孩子的理解还算不错,难道不是吗?累了,乏了,困了,受伤了都可以回家,这里是鸟儿的栖息地,是船儿的避风港,是疗养身心的港湾。作为这个家的家长,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让孩子在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大,直到结出爱的种子,并播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