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那么你就越逃离不出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害!
借用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渡边说过的那句话就是: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永远不要同情自己。究其缘由在于,苦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都是一种相对客观的存在,可当我们过份的悲悯自己,同情自身的时候,苦的度,难的量会在我们的内心成倍成倍的放大,每一天我们都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绪中,乃至于无可自拔!
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总是在抱怨上天的不公,总是在谴责这个世界……一个自怨自艾之人,一个充满着悲观负能量之人,他又有什么心力去改变自身,走出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呢?
在我们改变自己,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时候,
1、首先我们千万要谨记一条心理定律:
任何事件,任何心理问题,只有你不把它当成一种问题了,它才不会在你的内心成为一种问题。
当你回想起那些负面性的事件的时后,你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正面归因,尽可能的弱化负面事件在你的心理影响。
类似于原生家庭: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都比较糟糕呀,有几个父母是真正圆满,并且懂得教育的呢?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的的影响确实很大,但也有很多人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啊……原生家庭糟糕就糟糕呗,这本身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几次也许效果不大,但随着大脑对于某些负面性事件弱化的次数多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当你想起某些不开心的事件的时候,你不会像以往那样气血翻滚,相反你会条件反射的跟自己说,这也算是个事儿?尔后你会很快的转移注意力,去从事一些可以让你精神愉悦,令你充实的事情。2、其次,你要与原生家庭保持足够的距离;
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形成独立人格,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关键在于,距离与尊重……
背靠大树自然好乘凉,但如果一直在大树底下,小树必然永得不到足够的风光和雨露及养份,相应的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成长成为大树的空间。相应的真正的教育,又或者真正的母爱,必然是一场体面的退出。
那些对孩子有过份的保护欲,乃至孩子已经到了成年了,依然不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父母,与其说他们是爱孩子,不如说是在满足他们的控制欲,更甚者许多父母甚至还有一种近乎变态的认知:你现在是我儿子,等你将来老了你还是我儿子;是的,字面上也许没什么问题,但他细评之下,他们的言下之意,你就是我的私人财产,你就应该听我的!体面的退出,就必须得学会保持距离,最好以一种朋友的态度,“冷眼旁观”
何为朋友啊,朋友指的是做为外人,他只有建议的权利,他却没有替我做决定,乃至是干涉我人生的权利。从相当程度而言,在面对孩子任何有关人生,职业选择,婚恋……各种问题的时候,父母只能以一种外人的角度和观点进行指导,听不听,做怎样的决定,走怎样的路,将来会付出怎样的代价,那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做为父母,可以选择给予支持或者不支持,但绝对不可以拆台,或者强制性的干涉。
不要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更不要说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路还多!”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高深且复杂的艺术,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很懂得“教育”这门艺术呢,无知者往往无畏,是谁给你的勇气,夜郞自大只能是让人贻笑大方。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保持距离,学会尊重,做不到认可他人观点的时候,也千万记得有一句名言:我虽然不认可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权利!
小树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方面在于它离开了母体,获得了足够的阳光水份和养料,更重要的它承受住了暴风雨的摧残……为人父母,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提供阳光,水份和养料,但阻碍自己的孩子去经受生活的考验,本质上那是一种阻碍孩子生命的成长。
这个世界上那有那么多弯路啊,又或者所有走过的弯路,都是为了更好的走直路!
不是要让你早早的让位,而是在他的人格渐渐形成,也就是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学会慢慢的让位……渐渐地以一种外人的姿态去冷眼旁观,学会保持距离,学会欣赏,学会有些时候:我明知你是错的,但我还是选择支持你!(除了一些极端的情况啊)
如果说以上是写给为人父母的,那么以下就是写给做为孩子的我们的了!以上都是一些道理,一些大道理,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文化层次不同,许多我们认为很对的道理,在长辈面前就是“Bullshit",说心理影响,谈论心理健康,他们会认为你在矫情,说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违逆了他们的观点,无法照顾他们的感受,他们会认为你不孝顺,违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说成年人就应该学会保持距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我明知你是错的,但我还是会选择支持你。那是狗屁不通的道理……事实上我也会很认真,很耐心地去讲许多他们所不能理解的道理,但许多时候往往不尽如人意。
你会发现,同样的问题,你解析十次百次,他们就是不懂,不懂也就罢了,他们还有一种不知道那里来的莫名其妙的自信,坚持声称:你说的都是狗屁……屡次三番地去拿同样的问题来叨扰我的时候,首先我会感到很烦燥,其次我会认为过份的关心是干涉,而干涉意味着人格的不尊重,所以我只能让你不舒服了。
在与他人起冲突的时候,且千万记得:精神暴力是相对的。
当别人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也要站出来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他干涉你,你就提高音量,歇斯底里……对方不开心了,那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下次对方就不会就同样的问题,叨扰你了。当然如果这个时候你念起他们作为父母养育你的不容易,但你也要清楚,他们的不容易不是干涉你,不尊重你的理由;任何一段关系,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许不容易,但你的感受就不重要了吗?
走出独立自强自信的人生之路的第一仗,本质上就是跟自己父母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