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春风

图像

去年,有幸接到过南京大学赵教授的邀约,一起参与了一场名为“您的孩子是否在接受伪教育?”的线上直播。

这个题目是赵老师提出来的,因为她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学历很高的部分朋友,都是一边在喊着“孩子现在的负担太重了”“孩子太可怜了”,一边却又在不停地把孩子往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去送,生怕孩子有一点空闲时间,所以赵老师说要“打假”。

直播期间,赵老师问我:“以你的视角,在小学阶段,都看到过哪些伪教育呢?”说真话,我自己之前并没有从这个角度认真思考过。但是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于是我想,一切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不良作用的,是不是都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伪教育”呢?

妨碍儿童大脑发育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它的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生命存在质量,据研究表明,聪明的大脑通常都拥有非常高效的神经元连接,儿童在幼年期则是脑神经细胞急剧增加的时期,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大脑发育情况。

那么,大脑的成长发育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有这样四个基本要素:稳定的环境,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

脑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是大脑发育的最佳土壤。这个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让儿童受到惊吓,感到恐惧,因为人在受到惊吓后比较容易损伤大脑皮层和大脑中枢,让儿童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儿童的恐惧通常来自身边成年人对他们的情绪化发泄,辱骂、责罚甚至是殴打,也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吵闹、打架等行为,现在还有不少年轻夫妻在吵架后会选择报警、离家出走甚至伤害自己等极端方式,这些恐怕都会加重儿童的恐惧感,影响其大脑发育。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良好的免疫源于优质的睡眠,睡眠可以恢复精神,解除疲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均衡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成长提供全面的营养保证,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坚持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自然对大脑发育也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一些父母为了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拼命地鸡娃,让年幼的孩子被写作业、练钢琴、下围棋、跳舞、骑马、绘画等众多课程所羁绊,经常要熬到夜里十一二点才能睡觉,严重摧残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以为这种行为类似于杀鸡取卵,与我们的育人初衷南辕北辙。

图像

破坏儿童学习兴趣的教育

在以往和家长们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朋友都提到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入学之后,能够拥有较强的学习内驱力,保持较高的学习主动性,能够热爱学习且主动学习,这是父母们的期望,也是小学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然而你知道如何才能激发出兴趣来吗?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你也许会发现,很多你现在喜欢并愿意且乐此不疲地愿意去做的事情,可能大多都是你在小时候得到过认同、赞赏、鼓励和褒奖的事情。

所以,如果希望一个儿童能够在学习上拥有稳定的兴趣,那就需要我们在这件事上持续不断地给予孩子关注、肯定、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在学业上获得成功,赢得赞赏,这种成就感有可能成为儿童不竭的动力。然而在现实中,我发现不少家长朋友甚至有些老师在做着摧毁孩子学习兴趣的事情而不自知,这其中最严重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冷漠: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有的是嫌带孩子太麻烦,把孩子丢给老人或保姆,自己逍遥自在;有些老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或者自己的个人喜好等原因,对部分儿童较为冷漠,毫不关心。

二是否定:这类家长或老师倒不是不闻不问了,他们也关心,也陪在身边,但是对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正常或不正常状态,总是会忽略掉孩子的积极因素,喜欢给出负面评价,不断地去打击、否定孩子。

三是羞辱: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算不好一道题、做不成一件事时,家长就会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笨!这都不会!你真是个废物!”心理学家说,我们之所以对侮辱刻骨铭心,主要是因为人的大脑有个“消极偏好”机制,使得大脑对令人不快的消息更为敏感,对于儿童来说,语言上的羞辱比身体上的虐待伤害更大。

图像

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

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实验选择的双胞胎的身高、体重和健康状况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基因的相似性,双胞胎成为了适合的研究对象。

出生后第48周,双胞胎中哥哥的学习爬楼梯状况开始被记录。此时,哥哥刚刚学会站立,站的不稳常常都有趴在地上爬行。心理学家每天训练孩子爬行15分钟,经历了6周之后,孩子终于学会了独自爬楼梯。

双胞胎中的弟弟,他的基础情况与哥哥完全相同,但是心理学家让孩子在第52周的时候才开始训练爬行。在52周的时候,孩子的站立和走路的姿势基本稳定,腿部肌肉也比第48周的时候更加有力。在同样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之下,弟弟只用了2周就学会了独立爬楼梯,远比哥哥要快。

哥哥提前4周开始练习,完成时长6周;弟弟落后4周开始训练,完成时长2周。显而易见,弟弟练习时长更短,这也意味着孩子的习得能力更强,速度更快。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孩子的成长是有着一些普遍规律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天性,循序渐进,培养习惯,发展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超前学习、揠苗助长,如果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儿童到成年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变化和特征,你养孩子简直就像是在撞大运,在养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前文中所说的那些伪教育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

比如说儿童在25-26个月的时候,可以在成人的示范下,模仿着用剪刀剪开一处,而要到等到36—48个月的时候才能学着将纸条剪成两半,这是一般规律,如果你娃在25个月的时候,你非要让他完成36个月时的动作,不仅是违背科学也违反人性,如果你还因此去责备娃愚笨,那对于娃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了。这样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吹毛求疵的指责都是伪教育。

无论打着什么样好听的名头,无论描绘着怎样动人的前景,只要是妨碍了儿童大脑发育,破坏了儿童学习兴趣,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我以为都不利于培养人、发展人、教育人,恐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都应该属于伪教育之列吧?

卢梭有句名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谨记!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53893
推荐日记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四)》
《学做一个“懒”妈妈》
《第102篇《惊喜》》
《日常随记》
《爬山》
《风调雨顺迎丰收》
《家访》
《开心的一天》
《爱上学的小朋友》
《第一次执勤》
《214 身教重于言传》
《一道题》
《2023年10月8号,晴、星期天,236编》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4》
《妈妈的语言》
《亲子日记第182篇 10月7日 星期六》
《2023年10月8日》
《亲子日记203天》
《绘画》
《随笔 614篇》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伴出来的》
《亲自日记的90篇》
《下一次更好》
《621篇有点小遗憾10.8》
《寒露啦!》
《2023.10.8亲子日记235》
《我的日记》
《瑞瑞启动写作业有点难》
《亲子日记》
《执行力太差》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