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周一 天气:晴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什么最重要?师资?环境?平台?阶层?是,它们或许会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最重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那最没用的教育是什么?是不停地说教。
因为我有着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就让我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事情源于老公昨晚的再一次醉酒晚回家,这是他多少次的状态,多到让我已经记不起了。醉醺醺的他再次推开卧室的门,大声准备让小爱同学关机的时候,瞬间惹怒了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闺女,这次闺女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我也再次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我很想和他大吵一架,但是看着闺女,真心怕影响她,我就连吵架的想法都没有了,心里对这件事充满了无奈、反感甚至鄙夷的情绪。
我有一个在别人眼里看似是个“好男人”的老公。他与人为善、不轻易发火,做饭也积极,下班若无事也知道第一时间回家,算得上顾家。虽然平时缺点很多,但与这些优点相比,在我心里也就扯平了。我们就像天下所有的夫妻一样,过着平淡普通的日子。
自从闺女出生后,他之前经常喝醉酒、晚回家,回家饭后就玩手机的习惯不但没有丝毫改变,而且愈演愈烈,丝毫不避讳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睡前抱着手机看的坏习惯经常让我生气。他所有这些行为背后那不以为然的态度更是令我不能忍受。逐渐地,我对他越来越不满了,甚至现在有一种不想看到他的感觉。
我们做过沟通,无效。因为他从来不会因为我们娘俩,不会为了家庭合睦而去主动改变自己,一开始我认为他是不够爱我们才会肆无忌惮地随心所欲。仔细想:他不但不爱我们,不顾及我们的感受,更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举例来说:每到晚上,闺女就特别依赖他,爸爸不回家,她就催着我一遍遍打电话问几点回来,而他最早11点,最晚得一、二点回来。我曾不止一次提醒他早回家,他嘴上答应着,却从来没有早回来一次过,在这件事上,他在闺女的眼里就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或许是因为在他眼里谁都比老婆孩子重要❗️谁的事都是大事,唯有老婆孩子的事根本不叫事;谁都不能受委屈,唯独老婆孩子可以。一开始,他不回家闺女就是不睡觉,非要等着爸爸一起来睡觉,我看着孩子可怜就一遍一遍的电话催,他依然不为所动,他的酒重要,他的朋友更重要。可能在闺女幼小的心里认为:只有三个人一起睡觉才叫睡觉吧!慢慢地,他不改变,我们娘俩就习惯了他的晚回家,习惯了他的醉酒状态。我也就不再愿意给他打电话催其回家了,因为他总是答应的爽快却从来没有兑现过承诺。酊大醉地十一、二点回家已是家常便饭。即便不喝酒的日子,他也会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手机,晚上睡觉抱着手机,全然不顾对孩子的影响和感受,我说轻了他不理,多说两句他会勃然大怒,似乎美好的心情被我打破了。日子久了,我已经习惯了他的样子,也就越来越讨厌甚至瞧不起他的这些行为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我的毫无底线地原谅和他自己的不自觉,说白了就是不够爱这个家,如果足够爱,他会时时刻刻想着我们的感受。就像秦校长说的那样:“无论什么季节,我的闹铃就是晚上9:30,在外边吃饭到点我就准备回家了,因为我怕回家晚了我老婆担心。”虽然这是件小事,但足以看出来这个男人的责任心,顾家又疼老婆。
反思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在我看来养育孩子是一件很公平的事,父母的用心程度,决定了孩子的优秀程度。就像种花种草,如果没有默默耕耘,没有悉心照料,怎么会有好收成?面对孩子的不自觉、不努力、不上进,父母恨铁不成钢,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快去写作业!
快上床睡觉!
一边在孩子身上挑刺,一边说着大道理,往孩子的头脑里灌输“自律”的重要性,他自己还在玩手机、看电视。
换位思考,若你是孩子,你觉得有说服力吗?
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有三种,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孩子不自觉,父母只知道说教,却发现讲道理没用,揍一顿也没用:
第一种结果:孩子完全不听父母的说教,你说你的,我该怎样还是怎样。
第二种结果:孩子讨厌父母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公然和父母对着干。
第三种结果:孩子表面服从,内心抗拒,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
道理人人都懂,孩子也懂,但若父母对于孩子是一套标准,对于自己又是另一套标准,孩子怎么会接受?
孩子一切都以父母为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跟着怎么做。
古人说得很好,“言传不如身教”,说再多的大道理,也不如一次简单的示范,骂孩子100遍,也不如自己带头先做好。
父母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一个生气就打骂的坏榜样,用行动告诉孩子的,比言语多得多。所以,聪明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
不能改变别人,我在改变自己,环境也很重要,我是不是得学孟母三迁?我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