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老大起晚了,我7点喊他起床,就去忙别的事了,也没注意到他没起来。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7点20了,再次喊他起床,从洗漱到穿衣服再到做到餐桌前吃饭用了8分钟,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他7点28了。他开始吃饭,很快,只用了5分钟就吃完了,吃完饭又跑去上大号,至此我又提醒他快迟到了,等他从厕所出来已经7点42了。戴红领巾穿袜子穿鞋到坐上电动车已经7点46了,妥妥的要迟到了。
骑出小区门口,路上明显的没人了,我随口说了一句,我说你今天得迟到吧?7点叫你你不起来,现在知道了吧?他没说话,我也就没有再说了。到了学校门口,旁边也有一位家长送孩子,临下车人家和孩子说“亲爱的,快跑,要来不及了!”相比之下,我觉得我说的话就不那么妥了。
我说的是,还不快点,迟到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我心里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有些过分了。毕竟,每个人都有起床困难的时候,我的语气不应该那么生硬。
我决定在放学后找个机会和他好好谈谈。下午放学后,我轻轻地说道:“早上我可能有些冲动,对不起。我知道你每天都很辛苦,也许起晚只是个意外。我应该更加理解你,而不是责备你。”
他听完我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没关系,我也知道自己起晚了。谢谢你的理解。”
我们一起回家,我突然想起早上他吃饭的速度,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着我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理解和包容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困难和努力,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互相支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