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飞妈妈亲子日记630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修行的地方,像木匠一样把一个木头雕琢成一件精美的物品,又想一个画家画一幅画,又像一个作家写一本书,都不是一促二成,而是有点到线到面的过程,多个面完成!
慢工出细活,先从慢下来开始,先把自己的心慢下来,语速慢下来,慢就是与所有的连接,早读慢读走心,画一幅画多久,每一墨都是心与物与灵魂的链接,共鸣。
心生万法,法无定法。打破固有的语言、思维、行为模式,从心而来。
人生痛苦的两大根源是:不明和贪欲。心-道-德-事”四部曲告诉我们,行为模式在德的层面,德的根源是道,道的源泉是心。心是身之主宰,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的层面,决定了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
所以,打破行为模式的关键点是在起心动念上用功。如果不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三个模式就会重复一辈子,甚至传给下一代。
深埋内心的起心动念尤其是恶念,只有自己知道,不必告知他人。在一个安静的独处的空间里,观照自己内心深处的恶念,勇敢地将其写下来。
然后追溯,那样的起心动念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循环往复?它的源泉是什么?
很多比较粗重的起心动念,是很容易观照到的,它们已经到了意识的层面;更细微更隐秘的一些起心动念,则不容易察觉。不断练习自己的观照能力,就会越来越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起心动念,如此,就可以去除更深层更隐秘的人生毒瘤。
通过这些念头,挖掘深植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意无意地在某些时候,有某个种子种在了心里。
如果把别人说的一句不当知见记在了心里,就被其捆缚起来。被一句错误知见捆缚,毫无察觉中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多么遗憾。今天,有了圣贤思想坐标系的指引,以圣贤心为心或者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再次回到当初种种子的情境,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超越。
在起心动念上用功,去除心中的不明和贪欲,人生会在较快的时间内,让生命翻开新的一页。
需要注意的是,在挖人生大毒瘤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痛,但是真的挖出来,便是一身轻松。挖出的病根,不需要跟任何人讲,那是我们生命中的私密。但是,净心后的感受、感悟,可以与他人分享。
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心中贼,是勇敢者的游戏。如同,雄鹰若选择翱翔蓝天,就要忍受断翅重生之痛!
起心动念决定了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在起心动念上用功,不断地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每个人都可以打破原有的行为模式,沿着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的人生成长路径,开启更好的行为模式,成就更幸福的人生!
修行从点滴做起,把人生过程一本书,心——道——德——事上去修炼。
世间有三道:天道、地道、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自然。看你把自己的生命,把当时的思绪当时的思想定位在哪个层面?如果是你定位在咱们人道的层面,那么你所有的事情就必须要有轻重缓急。反过来你当下的时间,你把自己处在一个道德层面,人生哪里有什么轻重缓急,安排好就好了。你符合道,人生就没有轻重缓急了。反过来,我们人每个人都离不开人道,因为我们是人。那我们怎么样去做?我们首先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心。当你的心能够安住于每一个当下,你的人生就一定不会有毛毛躁躁的心唤起了。因为你的人生是很淡定的。当你人生很淡定的时候,哪里会有什么?即使发生了什么,又能怎样?即使这个事情我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没有做坏又能怎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时刻刻都有分别心。我们把思维格局稍微放高一点。当你修到哪一天,你的心是定的,没有分别心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轻重缓急都不存在了。
所以,为什么说我们天天要以道为本?当以道为本的时候,人生是没有那么累的。为什么不累?因为你天天不会沉沉迷在人道里面。你做在道德层面,道法自然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顺其自然的自然而为。
真正我们要做的如《道德经》讲,永远讲的一句话,真的是要将人生活成一本书,道德经我要为你而来。我们把生活停留在道德层面。所以道德经为什么要践行?为什么智慧老师的所有的要我们要去践行?践行,我们要把自己定位在高处。把自己行为定在低处,一点一点去完成就好了,这就会有我们每一天都要去反省,要去改过,要去行善,要去尽孝。我们只做这些大事,这就是道的事情
人 的一生真的是诸多的想不到。你求不到,也想不到,也算不到,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按自然规律去做就好了,什么都慢慢来,不用去争,不用去求,该是你的就是命中注定的。
修心养性,从慢下来心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