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1627张学浩浩轩妈妈王会莲
2023.10.12星期四 晴
苔 清 袁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是轩轩今天的背诵古诗。当轩轩熟练的背诵完,我迫不及待去查了这首诗的解析。和轩轩一起学习。
袁牧的《苔》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通过对苔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首先,诗的标题《苔》直接指向了诗歌的主题,即苔藓。苔藓是一种生长在地面、树木和岩石上的植物,它们以其独特的绿色和柔软的质地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
诗的开头两句“苔藓,是一种生命/它们在沉默中生长”直接点明了苔藓的特点,它们以无声的方式生长,但却拥有坚韧的生命力。这里,苔藓被赋予了一种生命的象征意义,它们在沉默中默默地生长,给人一种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光/也不需要太多的水”进一步强调了苔藓的适应能力和坚韧性。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外界条件,就能够生长茁壮。这里,苔藓被赋予了一种顽强的品质,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生存下来。
诗的后半部分,“它们在石头上生长/在树木上生长/在泥土上生长/在岁月的长河中生长”通过列举苔藓生长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广泛分布和生命力的顽强。无论是在坚硬的石头上,还是在高耸的树木上,苔藓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这里,苔藓被赋予了一种适应力和包容性,它们能够与不同的环境和物体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它们是生命的见证/是岁月的见证”表达了苔藓作为生命的见证者和岁月的见证者的意义。它们在沉默中见证着生命的诞生和消逝,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这里,苔藓被赋予了一种深邃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着生命和时间的存在。
听完《苔》的解析,轩轩更喜欢这首诗,又和我一起深情的背诵了一边,仿佛从苔那里吸取了生命的力量,成长的动力。
接下来我又一起阅读了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披着被单的国王。
我和轩轩约定一年级上学期以妈妈阅读为主,妈妈停下来划线轩轩开始拼读,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到了下学期,以轩轩阅读为主,不认识的妈妈来拼,再以后就轩轩读给妈妈听,我们一起写读书笔记。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孩子“我要学”“我要成长”的理念,将来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才有学习力。
临睡前,我和轩轩玩了挠痒痒的游戏,孩子爽朗的笑声里藏着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幸福。陪着孩子一起爱上学习,爱上阅读,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我们的人生就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今天中午学浩打电话,我这个粗心的妈妈竟然忘记给学浩冲饭卡了,但是学浩好像没有责怪我的意思,只是很客气的问“妈,是不是忙的忘记给大儿子冲饭卡了,”我很歉意的回答,“对不起,忙忘了”学浩的一句“儿懂你”我俩都笑了。我和学浩都像哥们一样的母子关系,得意于这么多年的亲子日记,让我们俩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沟通0距离,虽然现在半个月见一次,但是没有任何隔阂。就像《父母规》里说的我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当然人家也有自己的良师益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