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文章吧,《倾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
孩子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我想把在学校发生的所有事告诉你!"
妈妈:"你说,你说,妈妈听着呢。"
孩子:"我们班的小帅又把新来的女老师气哭了。"妈妈:"噢!"
孩子:"小明和强子打架被老师罚站了。"
妈妈:"噢!"妈妈一边说,一边还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
孩子继续:"我们要发新书了!"
妈妈:"知道了!"
孩子有点不耐烦:"妈妈,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讲啊!"
妈妈:"听着呢,都听见了。"
孩子:"那就给我复述一下。"
妈妈:"我现在忙着呢!"
孩子:"算了,我也不跟你说了,你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我回屋了。"
很多父母就像上文中的妈妈一样,他们觉得孩子没有什么思维,孩子很简单,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实未必。没有倾听就难以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表达的只言片语都是真实的、可贵的信息,身为父母一定要学会翻译,学会继续去问。比方这个时候你可以温柔地拥抱着孩子,问他:"是吗?怎么回事啊?"然后让孩子用平静的心情把事实断断续续地说出来,这个时候父母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所以说,倾听是一种爱,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诀窍!
孩子越小越愿意倾诉,父母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因为这是亲子沟通的黄金时期。为什么会有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呢?其实部分原因是缘于孩子小时候的倾诉意愿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因而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其实,孩子年纪越小,就越容易沟通,如果坚持下去,孩子即便大了,也会习惯与父母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事实是,如果父母现在不能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孩子也不可能会去倾听父母所操心的事。学会倾听是亲子交流的基本要求。父母如果能够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谈话,则能够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离家出走了。她的妈妈悔恨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还有一个孩子,他对母亲说:"妈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是否能听得出这番话里隐藏的委屈和挫折呢?然而,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家长在小孩子靠近时只是应付一下,并说出"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之类的话,然后就急忙躲开了。现在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缺乏耐心,经常是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情景。但是,也有的父母这样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而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父子或母子感情疏远的现象常常为父母也为孩子所困惑。
倾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一种无私的举动,可以让你的孩子离开孤独,进入亲密的家庭氛围,并享受父母的温情和关怀。
父母要学会倾听,这不仅仅是一种表示关怀的形式,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身为父母的你有必要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而孩子对你的信任感也会越来越深。这样一来,你的孩子才会向你袒露内心世界,让你知道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父母要学会听,孩子才会说。
"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家庭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学会倾听也是父母用行动去关怀孩子的一种途径,父母只有这样做,才能搭起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今日感悟:如果我们父母都能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友好沟通,我想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亲子矛盾了。让我们从倾听开始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