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716篇 星期天 晴 2023年10月15日
内心安宁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大家是不是都经历过孩子做事磨蹭,比如说两个小时才写了不到两行字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心情一定非常的抓狂,我们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20分钟就可以完成作业。两个小时还做不完,难道他就不知道20分钟完成后,他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儿一小时40分钟吗?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多人也是知道做不到的,就像你的工作,明明可能集中全力一会儿就做完了,但是你就是在那儿拖延拖延拖延对。以前呢,我也有不理解,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也跟大家一样,会忍不住的发火,然后情绪爆发,最终变成咆哮。
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就是记不住,为什么吼了那么多次就是做不到呢?其实这里就是内耗的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比如说明天就要过年了,你要去马尔代夫玩儿了,那你今天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就好像一想起来明天,你的心就安不下来了,因为你马上就要出去玩了,你的心都飞出去了,又或者今天早上你出门的时候跟爱人吵了一架,心情特别的糟糕,那我想你是不是这一天都可能无法安心的工作?再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你超级讨厌你的上司,所以不管他让你干什么事情,你都不想干,不管是对还是错。其实孩子不能专注学习,背后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原因,比如说有的孩子你盯着他写作业,他就写的快。你不盯他,他就爱写不写,他背后的动机可能就是寻求关注。因为只有在写作业的时候,你才关注他呀。而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你越盯着他,他就越做不下去,甚至更磨蹭,因为他那个时候是有一种对抗的情绪在里面。磨蹭就是他跟你对抗最好的方式。因为对于这种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权利和自主。而有的孩子他磨蹭的背后是因为他觉得他不会,他没有信心,他很挫败,有这样的情绪。所以不同的孩子,相同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心理需求和原因。然后无论是什么需要,我想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不宁,心不安,因为内心有很多的负面的感受和需求需要满足和关注。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想让孩子专心学习,需要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最好父母还能起到模范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专家建议父母就算不喜欢看书,也要装模作样的拿本书坐在旁边。然而,这只不过是外在的环境,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外在,而是内在。什么是内在呢?我们想一下,假设你的体内现在有一个容器,就像高压锅一样,它专门的作用就来储存我们的情绪,我们就叫他情绪压力。假设一大早你因为一个项目被上级训斥了,你感到特别的委屈、愤怒,但又不好在办公室发作,所以你会把这个情绪压抑在你的体内。这种情绪过了一会儿,你又发现你为什么受批评,是因为你的同事告了你的黑状,你是不是这时候有更多的愤怒?可是呢,你依然不能发泄,你是不是觉得你内心的那个情绪压力锅的气压又上升了,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谁知道你一回家就看到孩子在玩游戏,你以为他没有写作业在玩,那一瞬间你会发现你的高压锅就气的爆炸了,孩子就成了你的发泄对象。孩子就是一个发泄桶。
大家想一想,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内在这个词不知道你以前听说过多少,因为内在决定外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内心有愤怒,你对外的表现就会有攻击性,如果你内在对爱有匮乏,你会发现你外在就会不断的要求别人关注,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而内在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是却是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状态和孩子是会相互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和孩子是一个情绪的共同体。当你焦虑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也是焦虑的,就像刚才我们说的,一大早你在你的老板那里得到了负面情绪,到了晚上你就成功的把它传递到了孩子的内在,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天猫效应。想想当我们面对孩子磨蹭的时候,对着孩子吼叫的时候,是不是在他的情绪压力锅里面又增加了新的压力,增添了他的内耗?很明显,孩子的内耗越大,他的动力就会越不足。就好像一个齿轮,如果这个齿轮里面满是油垢、脏东西,那他就很难转动起来。我们和孩子为什么很多的时候知道做不到,或者想做却没有动力,就是因为你的内耗太多了。
你会看到一些孩子,他的攻击性很强。其实对外攻击就是情绪的一种释放方式。那还有一种释放方式,对内生病也是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当他不想上学的时候,他就特别容易生病,这已经是一种心理问题了,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出来什么。那一年两年呢?10年20年呢?所以我们身体的疾病很多是跟情绪有关的。虽然他没有那么大的显化,但只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我们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生气发怒去管教的时候,根本不是教育,而只是你的一种情绪发泄,这种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不仅不能够让孩子改正或者专注的做事,反而会让孩子更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了也骂了,讲了道理的不仅没用,而且情况更糟糕。在完形这十几年里我们接受很多的孩子家长最终发现,孩子很多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对父母的抗拒。最好的年纪,却把他们的内在力量用在了对父母的对抗上,是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先有关系,才有教育。即使你讲道理,想一想你愿意听什么样的人讲的道理,是不是跟你关系好的,是不是你敬佩的人,喜欢的人,理解你的人?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道理能够到达孩子的内心。那么首先要成为孩子喜欢的那个人。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可是为什么我们一到事儿上就完全忘记了?就是因为我们太多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想经营好一段关系。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或者其他关系,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情绪管理,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那么他的关系是一定处不好的。管理好孩子,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不是改变孩子,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够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