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完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爱的升华这一节,我发现李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们的德育。李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班集体应该是充满爱的班集体,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虽然十分认同李老师的观点,但往往苦恼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学生去成为这样的人。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他的做法,他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并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
原来竟然可以用一种类似于“班规”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这是我没想到的。提到德育,我想到的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似的教育。没有想到像李老师这样,把“关心他人,互帮互助”作为一种规定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读完这一小节内容后,我又感叹这种方法真是巧妙。互帮互爱成了一种规定,也就意味着互相帮助成为班级倡导、自然而然的事。学生身处这样的班级文化之中,自然就认为这样做事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德育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