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孩子们都早已入睡,我却坐在桌前毫无睡意。
我家一直秉持着“慈母严父”的教育方式,作为妈妈,我一直认为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和爱,因为妈妈感情细腻,更容易发现孩子一些微小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对孩子足够的体贴和关心能拉进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会乐于沟通。而爸爸们向来比较大条,更擅长粗放式带娃,陪孩子做游戏做运动这些就交给爸爸了。由于孩子们还小,自律性尚且不足,所以在我“爱”的包围下,有时候会出现不听话等各种小叛逆。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出面,轻则一个眼神,重则一声训斥,孩子们就乖乖被“驯服”了。
这种合作屡试不爽,除了爸爸有时喃喃抱怨几句“坏人都让我当了”。今晚上,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本来前半场挺好,姐姐开心的摆弄着拼图,这个拼图是前几天朋友给的,我陪着她拼了一次她就记住了,没有图纸,全靠摸索着拼,姐姐能独立完成我还是挺欣慰的。她自己也很高兴地和我讲解她的拼图小技巧,先把大象、猴子这些容易识别地组合在一起、然后找边边角角,最后把剩下的不易识别的插空就好了。
吃完饭,我说,可以开始写数字2了吧。这会姐姐还是挺积极的,拿出本子和铅笔认真写了起来。可是写了一半有几个写得不是很规范,我就让她擦掉重写,这时候明显感觉她不太情愿了,后来也算是工整的写完了,拿过来交给我看。最后一个2写得有点靠上,我就帮她擦掉了,说把这个再写一下吧。这次,姐姐彻底生气了,怎么都不写。坐沙发上发脾气…爸爸耐心哄了她,好不容易把她劝过来,却也还是不情愿,发脾气,甚至对我不礼貌。爸爸也彻底绷不住了,朝她嚷嚷:想写就写,不写就永远不要再写了…说着,就拿起来她的本子,给她全部撕掉了。这时,孩子也哇哇大哭了起来,感觉也很委屈。
我把姐姐领进房间,没有立即安抚,而是让她平复了下情绪,我也反思了一下整个过程。一味地去指责孩子写得不好的地方,却没有发现孩子写的已经很棒了,比我小时候写的好太多。为什么要对一个孩子要求这么高呢?为什么不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呢?过了一会,看她不哭了,开始慢慢开导她。询问她生气的原因,果然,是对我严格要求的一种抗议。我开始转变态度,肯定了她的努力,也表达了我严格要求她的原因,最后,也指出来她随便发脾气也是不对的,情绪表达有很多种,你可以和妈妈沟通,而你用了最不礼貌的一种方式。过了一会,女儿主动提出,要再写一张数字,又拿出本子和笔,在台灯下写了起来。我站在后面,看着孩子小小的背影,几度要落泪,毕竟还是个孩子啊!自己未免太苛责。而这一次,她写得格外认真,一气呵成。我第一时间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并且对闺女说,给你发到班级群里去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看。
情绪缓和后,爸爸对她说,我希望你记住,你写数字不是写给我和妈妈的,你不用为了讨好我们而写,你是为了你自己。子衿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是啊,爸爸妈妈都希望你是发自内心的去学习,能够更加自觉主动一点。或许这一要求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未免太苛刻,但任重道远,在以后的教育陪伴中,还需要慢慢引导,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而我们大人也需要反思,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多点包容和肯定,肯定孩子的进步才能收获更大地进步。
教育孩子这件事,我们一直在路上。也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慈和严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慈母”掺点严,“严父”加点柔,或许能收获不一样的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