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重阳节,有三大风俗,你知道几个
淡然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自古以来有祭祖、登高和赏菊三大风俗。这几个风俗,千百年来,为中国各民族所传承发扬,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一、重阳节的来历及文化。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源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民间就有祭祖、登高和赏菊等习俗。

在中国古代,古人把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代表光明。在《易筋》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两九重逢,两阳重叠,故称重阳。

九,在民俗文化观念中,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寓意长长久久、福寿永远,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无限祝福。重阳节,能够流传发扬至今,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人通过重阳抒怀,表达了对革命战争的无限赞美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气势恢宏,振奋人心。

二、重阳节的风俗之一,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业文明传承了数千年,极其重视祖先流传的经验和教训。古人就通过节日祭祖的形式,表达怀念祖先、不忘根本和尊敬先辈的无限情感。

三、重阳节的风俗之二,登高。

重阳节,正值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最适合登高望远,舒心开怀。自古以来,人们在重阳节就有登高风俗和传统,故也称登高节。古代文人对重阳节登高的赞美和感怀,情有独钟。

对重阳节的咏叹,尤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广泛知晓,且饱含思念深情,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通过聊聊数字,传递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把重阳节登高等风俗推向了一个新的文化高潮,给节日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重阳节的风俗之三,赏菊。

重阳时节,菊花绽放,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每年的重阳节,各地都会举办菊花展,各色菊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把世界装点的犹如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有着对重阳节赏菊的最好描绘和留恋,诗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不赏菊,需待来年时。由此可见,赏菊花之美,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结语:

重阳节发展至今,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12年中国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为老年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使之成为敬老、爱老、助老、尊老的节日,让敬老设宴、宴席祝寿与传统文化的孝老敬尊相融合,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

重阳节,除了这三大风俗,还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放风筝、插茱萸等,为节日的流传发扬增添了无限色彩。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77119
推荐日记
《孩子们争书桌90》
《亲子日记第223天:见识》
《2023.10.23 周一 晴 亲子日记第43篇》
《2023年10月23日》
《第132篇 梦想的地方》
《427篇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心情》
《亲子日记第784天 2023.10.23号 周一 晴》
《31.周一的夜晚》
《重阳节(皓月口述)》
《一起做手工玩游戏》
《2023年10.23日亲子日记第八天》
《简单幸福235》
《亲子日记(673)重阳节》
《2023.10.23感恩同行 走进课堂》
《愉快的周末》
《10月10日 星期二 晴 第212篇 看渐冻症病人蔡磊视频》
《重阳节》
《每天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第544篇 参加体能测试》
《重阳节》
《学习之路》
《亲子日记》
《周六缺课91》
《周一》
《三(2)班张晨启一(7)班张晨浠》
《亲子日记第208天》
《周一》
《我喜欢玩呼啦圈》
《2023.10.23 (九月初九)周一 天气 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