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有3种,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尝试失败,后进生个人方面的原因,街头结交,身体状况,智力状况。
就班主任而言,必须把他们放在整体教育中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一剂良药。“后进学生”们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然,“后进学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学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第三,引导集体奥论。每当读到或听到关于某一位班主任如何如何长期无微不至关心或苦口婆心帮助某一“后进学生”的经验时,我总是纳闷:怎么帮助“后进学生”成了教师一人的孤军奋战呢?集体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学生,的转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勋、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讲究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