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后进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但是,对“后进学生”而言,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掩盖着。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兴趣和梦想。教育者应该用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依稀记得,有一男生,个子小小,学习成绩各科都非常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有时甚至随便离开位置,随意走动。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但是经过几次交谈,我发现他愿意跟我沟通的,而且他也讲道理的,有义气。他说他上课听不懂,然后又控制不住自己想说话。而且觉得我是年轻老师,所以不怕我。我当时并没有因为他说的话,而感到难过或者懊恼,而是非常开心他能够跟我坦诚相待。我想这正是我的劣势也是我的优势。最后我的办法就是让他做我课上的记录委员。因为班上也有比他调皮和威信更高的学生,所以我没有让他帮我管理纪律,而且让他帮我记录。每节课给他布置任务,两个任务,记录上课被我点名的学生,包括批评的和表扬的。学生很有兴致啊,他说可以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确实上课安静了很多,虽然偶尔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已经进步许多。而且记录得也比较用心,对于我交给他的工作,我表示非常满意,并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他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后来我给他安排了一个女同学作为他的小老师。我先对那位女生说,为了班集体,尽你最大的努力耐心帮助他,期间也有很多次,女生跟我说他不太听话,不太愿意学。我多次鼓励这位女生要再耐心一些。在后来的考试中,我发现这位男生有些许进步,我找那位男生谈话,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么帮助我,我要是再不努力,也太对不起他了。我内心非常欣慰,替他感到高兴,也觉得举措有初步成效。虽然之后,他的成绩提升并没有很大,课堂上有时候也不能始终如一,但他在很多时候会听取我的建议,在我的提醒之下,愿意接受我的意见,有时候也会主动帮我做很多事情,俨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我也经常给予奖励,与其谈心。我发现他对自己今后的规划也很明确。所以我有时候也会适当引导,鼓励。现在,该生仍然与我保持联系。我觉得这对于我,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欣慰和进步。
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们买零食,作为考试进步或优秀的奖励,学生们提的建议,我也会适当采纳。学生经常在课后直呼我的名字,叫我强哥,叫我小白老师,我都欣然接受了。我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不一样的情感,我觉得非常亲切。这是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我对他们的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