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说,当我们自然而然的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产生“后进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等;有来自学校方面的,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尝试的失败等;有来自个人方面的,身体状况,智力状况,街头结交等等。无论哪种原因,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学生”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方面。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要注意感情倾斜。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平等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于老师,还应来自于学生集体。要让他们感到老师、同学们都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要注意引导集体舆论。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学生”的转化。我们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要讲究有效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让方法更新颖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总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盘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从我们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