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与顽童打交道》一篇章,又一次深深地为李老师的爱生如子,坚韧执着所感动。李老师是平凡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亦或是教育工作者;李老师又是伟大的,他把教育这件普普通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古语有“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个人感觉这句话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万同,一个生性顽劣,劣迹斑斑的少年:偷东西,打架斗殴,作弊,早恋......集万千缺点于一身,典型的小混混,小痞子形象,也是我们周围让许多老师无可奈何又望而却步“差生”的典型代表。就这样的一个学生,李老师虽然也一次次对万同犯的错误感到伤心和愤怒,甚至一次次的怀疑过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但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对万同仍然不抛弃,不放弃。在每一次的行为反复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方法,促使自己对万同的教育不断的向成功的方向发展,期间虽然耗费了很大的心血但到后来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从万同刚开始的一无是处成长为“最可爱的人”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教育的成效具有滞后性,他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想着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
李老师在教育万同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的方法,他主张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民主,科学,个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感情的倾斜,让学生意识到你是他最可以信任的人,从而唤起他的上进心,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但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完成得。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接受教育的反复亦或是后退的事实,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更持久更有效呢,李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引导集体舆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把自己对某一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一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每个人都有向善向美的渴望,只不过有的人自制力和自控力不强,思想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就不尽如人意。只有把这样的人置于群体中接受群体的监督和引领,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形成良好的习惯,快速的成长。
从万同的成长中,我看到了李老师的用心和坚持,更感受到了爱心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