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无我是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内在都没有永恒固有实存的性质,事物皆观待因缘而生灭。
因为事物都是缘起的,不可能恒常不变,也不可能有一个不需要条件而自生自有、完全独立的自我,这彻底打破了我们对安全感的幻想。
像无常一样无我也只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它本身不好也不坏,只是因为人们坚持认为事物是固有的实存的,并且认为只有这样人生才有立足点才会幸福,所以极力抗拒“无我”的观点。
的确,不要说体悟无我,就算在概念上初步理解无我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不是明明存在的吗?我们有各自的身体、思想,我不是你,你不是他,桌子,墙,水,都看得见摸得着怎么会无我呢?
认为事物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是一种错觉,若加以分析就会明白其中的谬误。
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是为了方便指事和沟通,才说“我”“自己”,其实找不到一个固有实存的“我”,如果说肉体是我,那么减肥之后,我是不是就不完整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了,若如此,那有一部分我去哪里了,实际上减肥之后,我们觉得自己当然还是原来的自己,不但没有缺损,反而更加完美。
肉体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胖的身体还是一个瘦的身体,我们都认为那是“我”,那么“我”就是可变的,可变的食物不具有永恒性,而是随着外部条件及内在成分的改变而时刻变化。既然时事在变,哪里还有一个实存的我呢,可见以肉体为我,不过是一种幻觉。
如果血液、体液、内分泌物是我,那么每次出汗流泪,是不是我都在变小?如果张三的血液就是张三,那么当他向李四输血后,根据血液是我的,假设新输入的血液就是李四,而这些血液来自张三,前面说了张三的血液就是张三,这么一来起飞,李四就是张三了。
由此可见,身体不是我,看看以前的照片,那个被人抱在手里还没有长牙,只知道傻笑的小孩真的是我吗?那个我到哪里去了?如果那个是我现在看照片的这个人又是谁?
一个人的身体会连续不断,无穷无尽的变化,会存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思想、情绪、感受等心识却是念念生灭,更不具常一性,如果身体不是我,刹那变化的心就更不可能是我了。
然而,无我并非断灭。生命是前后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的,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固然早非一事,却有相续不断。何故?因果不虚也,生命的迁流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前后传递的因果关系。在前的肉体和精神影响在后的行为,每一种状态的身体都依赖之前的状态,生生不息,变化不止。死亡不过是一种比较深刻的变化而已。因果的传递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
如果把人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常人眼中执为实有的这个身体消失了,变成水钙磷铁等矿物质,各种气体及碳水化合物等,若进一步放大显微镜的倍数,上述这些物质又消失了,变成一堆分子,分子再分解就出现原子,如此无直径的分解下去……
大乘佛教中认为常人看似实有的东西与虚空无二无别, 所以,人是无我的,物也是无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