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压力,家长们普遍感到焦虑。表面看,这些焦虑来自压力。其实很多时候,来自家长的束手无策,面对棘手的问题,如果家长知道该怎么办?再大的困难也不会焦虑,但一旦缺乏智慧,再小的问题也会令人焦灼不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究竟需不需要陪孩子?为什么那么磨蹭?孩子的缺点为啥屡教不改?如何和老师沟通?我家长不懂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吃很多苦。现在谈家庭教育的书确实不少,大多停留在爱,理解,尊重等老生常谈的概念上,这些概念都对,并且都涉及教育的本质。但对于家长来说,他需要的不仅是理念,还有专业的指导。有的时候孩子总是说“不是我”,其实在心理学上是人逃离危险的本能行为,既然分析之所以犯错后会感到危险,根源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要避免孩子犯错后总是错,“不是我”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要有安全感在此基础上,我想到了建议,要有稳定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予以积极的理解,要合理引导孩子的行为,严格规范要求必不可少。家庭教育是因为科学,但科学并不意味着晦涩难懂,关键是怎样表达和传播有关科学。家庭教育需要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乃至行为科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相关理论很有意思。他说,“懒惰”可能正是儿童追求卓越的一种方式,因为懒惰的孩子不用承担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他也不一定要实现这些愿望。由于没有努力,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我疏忽、懒惰的表现,由此成功的将自己聚于聚光灯下,引起父母老师的注意,通过懒惰让自己变得被别人关注。这位专家的观点好意思,可以概括:“无能始于无助,无助加重无能,懒惰掩盖无能。”高屋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