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七)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在看视频课程的时候老师提到了延迟满足,觉得非常有道理,还在二宝身上实验了一把。
这是斯滕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的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些儿童爱吃的零食,棉花糖,曲奇或者是糖果。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吃点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回去。
实验结果: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响铃就直接把糖吃掉,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响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的应付生活中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这个延迟满足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今天下午就在二宝身上实验了一把。下午送完他哥哥,回到店里,他爸爸让我去车上给他拿瓶饮料给二宝拿瓶水。他听见去给他拿好好,就拉着我要马上去,我正好手头上忙着,也是想到了这个延迟满足的实验,于是就耐心和他说等妈妈忙完了就去给他拿,让他先去椅子上坐着等我忙完。看他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是很听话的去了,心里有点小窃喜,二宝还不错呢。
过了5分钟,他问妈妈还没忙完吗?我说快了,又过了5分钟我才领着他去拿。拿来他马上就想喝,我又和他说如果他等会儿再喝的话我还可以再给他一颗糖,他一听说有糖就两眼放光,抱着瓶子坐在沙发上了。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2岁半的孩子,没一会儿就嚷嚷着给他打开瓶盖了,我问他不想吃糖了吗?这时他已经按耐不住了,哭着快点给他打开,实验失败。相对于二宝,可能老大更适合这个实验吧,哪天有空在老大身上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