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半百的年纪,总感觉精力有限,是不是有点儿矫情。可现实与我而言就是如此。当觉得有点时间了,那些细碎的事情就来找我们了;按既定计划正准备干点儿事情,计划外的事情接二连三,总是要见缝插针地去做。上一周出发,在班级投入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最明显的就是面对面看着学生订正错题的时间减少了。
明天就要结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共读活动,今天下午的课上指导同学们做了一次阅读记录。接下来会共读哪本书呢?选书的权利还是要下放给孩子们,看看他们会挑选哪一本吧。我先拉开汪曾祺的《人间滋味》的序幕。进行整本书阅读初心只是让孩子们多读几本书,爱上阅读而已。
在班级中有效开展读书活动,让阅读落到实处,首先要有计划。开学初,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一份班级阅读计划。在计划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阅读兴趣,确定几本本学期的阅读书目,确保书籍的可读性和多样性;再讨论、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例如每周读一本书或每月读几本书,以避免学生感到压力过大;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安排一定课时的阅读课和班级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有氛围。要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一方面,师生合作美化图书角的环境,在班级内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吸引学生在图书角停留和阅读。另一方面,要注重图书的质量和内涵,鼓励学生将个人拥有的优质图书带来分享,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定期更新图书,确保图书角的新鲜度和吸引力。为了让图书角的书得到好的呵护,应建立完善的借阅制度,包括借阅流程、借阅时间、还书要求等,确保班级图书角的正常运行,使图书得到充分利用。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图书角阅读时,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去一起参与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另外,教师要带头阅读,成为学生的榜样,并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接着要有方法。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专门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而在普通单元,教材通过单元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等栏目,也渗透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等阅读策略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依托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由于学生时间、精力有限,教师在选择班级阅读篇目时应首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品,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原著,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形象;在学习《红楼春趣》时,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章节,进而分析贾宝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有评价。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量,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测试、读书笔记、朗读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的评估情况,教师应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实施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提高班级中阅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