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情绪管理的三个层次
春风

图像

情绪管理的三个层次是:压抑与发泄、宣泄与表达、觉察与成长!

  如果说情绪管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到“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再到“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

一、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

  情绪,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伤已又伤人。

  “无意识的压抑”明显属于伤自己比较多的类型。

  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老师的各种教导或者他们的干预方式,让我们觉得有些情绪是不适合的,是不能有、不能表达的。

  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习得一种忽视、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我们会自动的把它压抑下去,或者觉得它无所谓。

  但是事实上,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变成“内伤”,不断积累,有一天突然爆发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这个样子。

  相信很多人体验过,或者见过这样的现象。

  如果说“无意识的压抑”伤自己比较多,那“无意识的发泄”明显伤别人多一些。

  “无意识的发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种是以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觉得你的表现有点过分或者有点奇怪。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你跟对方交流过程中,不知道说的哪句话“伤”到了他/她,对方突然很大情绪。

  明显感觉到对方说话声音大了点,情绪也激励了点儿,你给对方反馈,对方会说“没有啊”,然后给你解释一大堆他/她为什么会这么说。

  这种情况下,其实对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直接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她沟通。

  因为这个时候,他/她说话的方式、内容,只是为了表达情绪,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你讲的道理,他/她也是听不进去的。

  另一种是转移到其它地方,让那些“其它人”觉得你莫名其妙。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人突然莫名其妙对你发火,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

  跟他反驳,他会不断辩解,你觉得莫名其妙。

  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受了气,回家冲老婆/老公、小孩发火,当然这里说的发火,是他/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自己受了伤。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冲其它人发火,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被”伤及无辜。

图像

二、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

  情绪发生时,自己有没有意识,有一个质的区别。

  自己没有意识,我们就会把情绪压抑下去,或者下意识的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转移到其它地方。

  这种情况下,情绪会附带在我们的言行中,变相去表达,让我们的行为不受控。

  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内容,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表达情绪,别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子,变得不讲道理。

  有时候,我们也自己也觉得,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其实都是情绪惹的祸,而自己并不知道。

  对情绪的敏感觉察(即有情绪时,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最大的益处在于:

  我们知道自己有情绪,也知道自己这样说、这样做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

  当效果不好时,我们就可以及时调节,情绪也就变得可控。

  最常见的“有意识的情绪管理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宣泄”,即——

  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并选择一种方式去宣泄(倾诉、体育运动、睡觉、唱歌、看电影等等)。

  有时候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大了点,语速快了点,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

  当沟通不畅时,或者因自己带情绪的表达方式让沟通效果不理想时,我们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就可以及时调节、控制。

  这也是很多擅长沟通的人经常做的,他们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点刚才有点情绪。

  当他们这样表达时,一般换来的,都是对方的理解和真诚,也让沟通有了转机。

图像

三、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

  情绪管理,再怎么管理,还是有情绪,如果消极情绪更少,积极情绪更多,岂不更好?

  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水平,就是觉察与成长,目的就是放下、接纳、爱。

  情绪从本质上来讲,是动机、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欲望满足时,我们开心、高兴、兴奋,各种积极情绪。

  欲望没有实现时,我们伤心、生气、愤怒,各种消极情绪。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欲望,我们易受伤害。

  而我们的大部分欲望,来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时满足。

  我们太容易受伤害,也源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等“重要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每一次情绪的发生,其实都是我们觉察与成长的机会。

  觉察情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身体反应,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了解、对身体更敏感,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身体的敏感。

  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提升自己的灵性水平,让我们更容易与自己、他人、自然联结。

  觉察的同时,也是机会,让我们可以深入去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分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未满足的欲望与期待。

  然后通过“接纳”、“原谅”、“转变”等方式放下、成长。

  如此,我们在面临很多情境时,可以放下自己的欲求与原来的应对方式,也就不会再有情绪,也就可以坦然应对。

  当我们那些负面的情绪越来越少,那些被压抑的,没有表现机会的自我实现动机、爱的欲求就会自然表现出来。

  其实,每次情绪的产生,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把它当成了机会?还是只是任由情绪伤害自己、伤害身边的人?

  如果你了解了情绪管理的三个层次,不妨试试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正处在哪个层次,也许下一次就能抓住机会成长。

  打开心窗,感受阳光,我愿伴你度过生命的坎坷,用爱陪伴你的成长!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93518
推荐日记
《好开心》
《《父母规》诵读 第526天》
《亲子共读日记第159篇 充实感爆棚》
《2023.11.2》
《吃馄饨》
《朗读课23.11.2》
《陪伴,笔1174天》
《二宝学炒土豆丝(亲子日记的第307篇)》
《小老师》
《朗诵课23.11.3》
《亲子日记第245天》
《做到从小有规划》
《研学通知》
《孝顺有爱懂分享的航宝》
《【664】2023.11.3》
《碎碎平安(48)》
《亲子日记35篇》
《和陈校有个约会》
《户外运动》
《生活中处处皆教育》
《【第218篇】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2023.11.3周五晴不愿上学的一天》
《看托管》
《跟紧学习》
《11月第一天》
《余华,《活着》》
《周末》
《第三十五天》
《文摘》
《亲子日子》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