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听了这三节英语课,这三堂课都很有意义,听后深受启发。
这三节课有一个共同点: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堂流程、目标落实、双基训练、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三位老师的整体素质很高,基本功很扎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题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这三节课的导入都很新颖,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开始选择了视频导入,于这三节课的话题完美衔接,然后有采用了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回忆更多的工作。
整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紧跟老师思路,课堂气氛活跃。
Role play对话请了几位同学上去表演,不仅锻炼了口语,还能让学生增加自信,变得更加勇敢。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这三节课都是明确目标,重难点突出。老师用话题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讨论将来以后的打算,能够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课堂容量大,既注重基础又注重拓展,与中考联系紧密,紧扣考考纲要求。具体而言,对知识点的落实、积累很到位。对文章中重点词、特殊句式反复强调并注意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一堂英语课的教学通常分为五个环节,他们是课前准备——导入新课——主题探究——复习巩固一一布置作业。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应该相应地向课前及课后延伸。而课前的准备,包括对教材的理解,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适合这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使用了视频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生活导入),什么形式更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媒体演示,小组活动、游戏操练、模仿表演),寻找和挖掘哪些有用的课程资源。大家有目共睹,为提高堂课的教学有效性老师们都倾其所有,为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总之,这三节课都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个人觉得最后的实际应用上有一点点小小的遗憾,课堂上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到最后的这个应用环节上有点难为学生了,无论是故事,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要现实,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