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第2155天——七年级嘉琪妈妈
看到一篇思想独到的文章,值得大家学习和反思,截取部分,留存并学习。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时间裂缝,去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孩子的生命在自由呼吸的时刻,是孩子的个性在自由发展的时刻,是人生的意义在逐渐显现的时刻。不会“浪费”生命的孩子,永远学不会成功。
养育孩子,我们难免功利。然而,在功利之下,藏着父母深层次的焦虑,孩子也深受影响,过早地失去了内驱力。我想,一个幸福充实的童年,孩子应该被允许做这些“浪费生命”的事。允许做无用的闲事 。
白岩松在厦大演讲时说过这样一件事:世界杯夺冠之夜正逢周日,虽然第二天周一儿子还要上学,但他仍答应了孩子通宵看球的请求。第88分钟,儿子喜欢的球队以1:2落后,儿子伤心地哭了;随后2:2扳平;第93分钟,比赛即将结束,千钧一发之际球队临门一球,以3:2的比分反败为胜,儿子也跟着热泪盈眶。白岩松说,自己只是干了一件很小,但天下父母都不敢干的事,那就是让孩子花时间做点无用的事。他掷地有声地反问:“请问在中国的教科书中,还有哪一堂课,能够比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诠释‘绝不放弃’四个字吗?”
其实,很多看似无用之事,却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佐料。比如下几盘象棋,钓几尾小鱼,观察一下午蚂蚁,看几本闲书......既能收获纯粹的快乐,也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一个松弛幸福的童年,孩子应该有一些时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不那么功利的事情。允许拥有自己的爱好看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的人生有一个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这种爱好,不是父母强制报的兴趣班,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份热爱,将会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途径,无聊时的寄托,前进时的力量。纪录片《小小少年》中,有一个叫殷然的男孩,特别喜欢研究昆虫。对于儿子这个小众的爱好,殷然的父母并不觉得怪异,反而表示尊重,支持他在家里养了200多只昆虫。
所以,我特意买了一个足球送给儿子表示歉意,还决定把曾经剥夺的儿子的足球时间还给他,让他踢个够。我想,一个有爱好的孩子,他的生活必然是鲜活的、生动的,他的精神也必然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允许自由自在地玩耍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时间表:高一的孩子,早上6点就要开始晨读,晚上10点才结束,简直分秒必争!孩子没有喘息的时间,也没有释放的空间,不疯才怪。一个孩子的童年需要玩耍、运动,去激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来自成都的17岁女孩张恒一被牛津大学录取,拿到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录取offer。谈起成功的秘诀,她却坦言:“其实我根本不是学霸,我只是非常爱玩爱探索。”初入高中时的恒一成绩并不拔尖,而且既要准备高考,又要申请出国留学,压力特别大。
但她在拼搏之余,还参与了各种社团活动,演话剧、唱歌、弹吉他、打羽毛球等。也正是这些课外活动,舒缓了她的压力,也激发了她的自信心。我决定以后每天晚上不再盯着儿子写作业,只要他把作业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每周末都要组织一次全家出游,爬山、野营或者去游乐场等。一个被允许自由玩耍的孩子,内心才会更强大,更抗压,专注力也会更强。
吴晓波在给18岁女儿的信中写道:你要知道,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孩子想做的事,不管是否有用,只要它是美好的、快乐的、积极的,我们就应该允许它发生。孩子会在一次次的“浪费”中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进而找到生命的意义,并为之不断努力。所幸我没有太晚领悟到这个道理,一切还有挽回的机会。
希望能够带给各位父母一些警示,给孩子努力与浪费兼备的美好人生。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熙熙攘攘的一生中,学会安顿自己,做自己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