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最近听我同事说,她有位朋友的孩子刚上初一,就已经出现厌学情绪,打算今年休学了回家休息。
一提起这话题,同事们纷纷说起,谁家的孩子作业都不做、谁家的孩子小学成绩过得去,后面初中成绩一落千丈,心理出了问题.,谁家的孩子又请教不上学了.....
感觉在我们的身边有好多厌学、不愿意学习,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孩子还是挺多的。
孩子的学习是让很多的父母烦恼、焦虑的事情。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特别的开心。
如果孩子成绩差,全家人都鸡飞狗跳,家庭氛围低沉。
似乎孩子除了学习的话,其他事情都不用管了,若是学习还学不好的话,又会引发父母的指责。
学习本质上是反人性的。
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提到,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父母太多的干涉反而让孩子产生厌恶,破坏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有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是你不能够逼着马去喝水。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产生学习种兴趣,但是呢,我们不能够逼着他去学习。
因为你越逼着孩子学习,越会产生厌恶的感觉,越会让他去逆反,越不想去学习。
正如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的理论。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怎么辨别是谁的课题?
只要知道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的,那是他的课题。
那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去知道什么是孩子的课题,什么是父母的课题。
孩子的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因为不管成绩好与坏,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承担后果。
这是孩子的课题,但是很多父母把这课题当做自己课题。
父母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不好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没有教导孩子,没有给他优质的教育,也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没有文化的艰辛,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会过多去干涉孩子的学习。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父母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孩子他是独立自主的人,不会一直按照父母意愿去做。
有些父母说,我作为父母,学习是孩子的课题,我放任他、不管他,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干涉孩子学习的课题,并不是说可以放任他,而是我们要去做好引导,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给予支持。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很听父母的话,长大后遵从父母的意见学了医,但上大学时就一直说做医生是他父母的要求,不是自己的喜欢,后面毕业时他并没有去做医生,他去做了其他行业。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能力去反抗父母,但等他大点,有能力了,他就会反抗父母。
如果他一开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结果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许多关于孩子内驱力的书籍当中都提到要,慢慢的让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让孩子自主的去学习。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