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与万同的故事,有李老师对后进生转变的能量,也有万同的幸福。
后进生一个扎眼的词,甚至令人心疼的字眼。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听到自家孩子是这样的孩子,也没有哪个老师愿意班里出现这样的学生。谁都盼好,也可以说没有哪个孩子愿意成为这样的代名词。可是,哪个班里没有后进生,令人头疼。
要想转化一个后进生,那得追根溯源。后进生的原因是特别多,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自身条件等。没有一个孩子在转为后进生时一刻就成为了这样的学生,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比如,家庭在这个学期出现变故,作业经常完不成,写作业特别拖拉,上课不听讲,在学校捣乱,与同学闹矛盾,故意各种理由气家长,气老师求关注。所以,成为后进生难,心里也有难处,并不是每个孩子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
李老师与万同的故事里,让我们感受到对后进生必须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付出。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几个年级你能转化一名后进生,也足以让你有份祥实的教育案例了。我前年带的班里,有个东辉同学,刚开始接任这个班,他上课从不听课,作业各种理由不见,家长沟通无效,慢慢几个阶段测试下来,就是垫底的那种。但是,这个孩子并不是我们眼中的“坏孩子”,除了学习,他主动承担班里细心管理员,主动捡垃圾,下午放学帮提醒关窗户,同学有什么消息,他会作为我的“密探”。慢慢我发现他很有心,找到他,跟他说:“东辉同学,你对咱们这个班集体特别热爱,你对同学们也很了解,观察特别细心,相信你从每位同学身上也学到了不少小妙招吧”。他笑了笑,很灵头的他,说道我针对他什么,学习嘛。我对他说:“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头开始,认真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一步一步地进步,一定可以有大进步!”他点点头,接下来的日子,他学得很吃力,拉下的功课特别多,一时半会跟不上,但是,从他坚定的步伐中,看到他对未来的信心。
多点鼓励,多点关注,多点理解,多点金点子,助力这群孩子学习进步,找回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