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帆书上读到一篇文章,又一次触动心弦,记录,分享,共勉。
“人呐,不为难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活法。”
诚如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说:“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是的,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
听从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丰盈自己、保留自己,才是中年人最大的自觉。
中年最好的心态,就是既不自卑畏缩,也不好高骛远。
梁永安说过:“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只有脚踏实地做好当下,才有平流缓进的将来。
知道自己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那就每日坚持做笔记;
知道自己思考散乱不聚焦,那就利用思维导图建“认知树”;
知道自己不是天才,那就选择笨鸟先飞,一本书慢慢读,反复读。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接受自己的普通,脚踏实地做好当下,既是理智的认识,也是蜕变的开始。
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容易被外界迷惑,从而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庸俗和缺点,然后正视它,改变它。
接受你的普通,你就不会因为步履缓慢而变得急功近利,清醒得接受自己的现状,朝着目标不疾不徐地前进。
人这一生,丰盈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赚很多钱、住豪华的房子,而是富足自己的内心,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简简单单就是最好的幸福。
海蓝博士说:“学会爱自己,滋养自己,关怀自己,做一个富足的人。”当一个人内心富足时,他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不把自己囿于眼前的生活。
人生艰难,到中年更是进退维谷,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去击退生活中的明枪暗箭。
丰盈自己,让心态平和淡然;富养自己的学识,滋养自己的身体。永远向阳而生,循梦而行,是应对中年焦虑的最好方式。
《增广贤文》中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不是教我们做人不真诚,而是与人交往中难免有纷争,要懂得给自己保留一分真心、一分实力、一分距离,避免自己受伤。人到中年,更要懂得真诚有度、行事有尺。
网上看过一句话:“你交出去的软肋,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刺向自己的刀。毫无保留不是真诚,是真傻。”人到中年,待人处事,要懂得有所保留。把握好距离感,方能掌控主动权。
汪国真曾说: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凝重、深邃、空旷,是生命曲线上的一个极点。
站在这儿,来路一览无余,去路上能搅出的动静也大致不出其右了。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生活的智慧,丰盈自己的内心是生命的意义,保留自己的真诚是生存的能力。
做好你自己,中年后的人生也终会渐入佳境。往后余生,脚踏实地,好好生活,愿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