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会遇到一些“顽固”的学生,被他们气的头皮发麻,心跳紊乱并不稀奇,闲暇之余也曾困惑于该如何“对付”他们,在这次共读活动中,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爱心与教育》,每每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缺总是抓不到重点,感觉看会了,但有无从下手,今天读了《我和万同的故事》这一章节,才真是有了“治病良方”。
从教这些年,遇到的“万同”还真不算少,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李老师一对比,顿觉汗颜!
李老师在处理游贤丢失随身听这件事时,不慌不忙,处变不惊,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迅速捕捉到了“作案嫌疑人”,在对李老师基本掌握了作案事实之后,李老师的处理方式很值得我学习,李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对学生的处理中,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的自尊着想,给学生自己坦白的机会,很好的达到了育人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破案”。我们都知道一个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极其漫长和痛苦的,反复的过程,很多老师在一开始也是对学生保有很大期望,也有耐心地去引导教育,然而在这个漫长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很容易失去耐心。但如文中李老师这样,一次次耐心帮助,纠正,引导万同,单就这点就值得所有老师学习了!李老师在文中提到的这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对我触动很大,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自我觉醒才能完成自我救赎,自己都没有一颗向善向好的心,那么谁也无法拯救他。李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存在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懂得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李老师这种教育的敏锐嗅觉,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实在演戏,那么,教育者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李老师在面对万同屡教屡犯的情况下及时抑制住了愤怒,转而深度分析万同这种屡教不改的背后原因,并通过激发学生自己渴求上进的心理,引导学生自己找“帮助人”等方法,终于取得了实效,万同终于有了进步。便如文中所说“如果不让他在学习上产生愉悦感,那么,仅仅靠意志来维持良好的纪律,是不可能持久的。”在这个反复的转化过程中,李老师在面对万同进步退步的反复中,没有放弃,而是与万同共情: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他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迅速调整帮助方法,历经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与万同斗智斗勇,深情感化,最终对万同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积极的帮助,并最终促使万同成了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老师与万同的故事让我再次认识到了我们教育者的重要性,师者,不止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对学生教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止在于能帮助孩子取得高分,也更应该关注到为什么有些人一直是低分。教师之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职业,我想更应该在于为教者有教无类!不因成绩好而对其放纵,也不因成绩一直不好而对其置之不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每个人要去竭力维持,教育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