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品读了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中的第3节《我和万同的故事》。读完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中“我与万同的故事”之后,我深刻理解了所谓启蒙,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一个理性的状态、理智的状态,使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而不是通过许多知识灌输使人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消沉,变得缺乏人性。
万同是一个“顽童”,或者用老师惯有的术语说,是一个“问题孩子”,纪律差,学习差,早恋,结交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万同样样俱全。问题家庭、早恋、结交社会不良少年,万同同学都占了个遍。然而,李镇西老师依然是不离不弃,用其自身的教育智慧,依托班集体的力量,把顽童教育成为一个有正义、有情义的“人”。李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用用心灵赢得心灵。李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 与后进生们吃喝玩乐。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但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