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一天好,感恩所有……
武校这篇关于《拔苗助长的启示》更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我们好好品味,好好反省。再急不能急孩子,再忙也要陪孩子。把急变成学,学习提升改变自己才是教孩子的最有效方法。把忙变成习,习惯忙里必需得空陪孩子管孩子,再有钱也买不来孩子需要我们的这几年。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耐心等待才能看到花开花落的过程。
拔苗助长的启示一文: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禾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获。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禾苗长得非常慢。他等的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禾苗长得高,长得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于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禾苗拨高一些。
经过一番辛苦后,他满意地扛着锄头回家体息。他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离言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是农夫违背自然规律犯下的不可弥补的错误。而今,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也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农民因为有“拔苗助长”的前车之鉴,所以在后来的农耕种植中学会了尊重规律,知道了收获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需要不断地除草、施肥、浇水。而我们的教育,却总是重复犯着相同的错误。“建设一所一流的学校”“两年内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级名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进课外补习班”等,这些给本该纯洁的教育涂上了功利的色彩。最终,在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之下,牺牲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样的“快”要不得。
回到教学上,也有种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和问题:“囫囵吞枣”式的快速阅读;关注知识点而忽视情感能力目标的学科应试教学;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体验的教学设计;“学堂”变“讲堂”的“不撒手式”传统教学模式等。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演练场”,却忽视了学习的主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厌学。
教学要遵循规律,不妨看看《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
老猫和小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
一只精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靖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老猫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老猫首先把小猫带进渔场,并不急于告诉小猫钓鱼的方法,而是让小猫自己去熟悉渔场的环境。小猫“低龄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蜻蜓、蝴蝶感兴趣,等到玩够了、玩累了之后,看到老猫钓到那么多鱼,小猫心中十分羡慕,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我为什么钓不到鱼呢?”此时此刻,小猫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内驱力,老猫再因势利导,指导小猫钓鱼的态度和方法,于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老猫知道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一些实践和耐心等待“花开”。从某方面讲,教育就是农业,是自然生长,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施肥养护,更需要耐心等待,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会令教育谬以千里;教师就是农民,需要对庄稼付出爱心、耐心,要学会等待,把教育当作“慢活”“细活”来对待。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耐心等待才能看到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育要慢慢来,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