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 周五 天气阴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一份不折不扣的爱是流动的、具体的、触手可及的。我们用恰到好处的方式爱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充盈的内心和有温度的成长。
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踏上育儿的征程,就要理解与孩子的感受发生联结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情感,考虑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表达真情实感的自由空间,避免独裁和控制。
首先要明白的是,情感影响了人所有的行为。 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应该被听取和尊重,只有孩子被在乎了,他才会在乎别人。因为爱和安全感,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前提。能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接纳和关爱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感,身心健康,独立性与自主性更强。
《儿童爱之语》中讲到:人们在表达和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以及服务的行动。 对孩子的爱与教育,需要这些积极正面的表达。在彼此的互动和交流之间,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更懂爱、更会爱的人。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被父母肯定,能够从对自己最重要、最在乎的人的眼里看到和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可自己。这就大大满足了对心理营养(被爱、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等)的需求。
如作家毕淑敏所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 真正地爱孩子,需要看见孩子的价值,不吝啬肯定。一个从小被欣赏的孩子,往往能更好地爱别人、爱世界。
人,生来是做什么的呢?一个回答让我很受触动:爱人、爱己、爱万物。 而一个人只有感受过父母的欣赏和爱,见识过天地之大、自然之美,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和幸福。才能在心底埋下美好和希望的种子,对生活有眷恋,对生命有敬畏。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懂得诠释爱和世界。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点燃孩子内心关于爱的火种,陪孩子一起感受爱、分享爱、付出爱。
密州路小学五年级六班王浩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