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分享一个案例,贝贝刚上六年级,不喜欢学英语,爸妈为了能够帮助贝贝养成良好的习惯,便给贝贝制定了一个英语学习计划,要求贝贝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要再背十个词汇,一开始前几天贝贝很听话,每天都乖乖的背单词,到最近这几天贝贝做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慢,最后就没有时间背单词了,再到更后面这个学习计划就被放弃了。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并不少见,有时候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但往往会因为孩子的自律性太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计划就被放弃了。
很多父母都经常抱怨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太差了,有拖延症,平时和假期一样懒散,上学喜欢迟到,做作业拖拖拉拉,制定的计划永远完不成越来越管不住孩子了。那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太差,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改正呢?下面呀有四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不要过度包办溺爱孩子。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做不好,不给孩子留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父母过度包办任何事情,当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帮助和监督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变得自甘堕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事情要独立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在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可以提前和孩子他说只能买说好的东西,其他没有提前说好的,不可以看到就想买,通过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行为约束,让孩子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学会真正的自律。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想要教好孩子学会自律,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孩子的自律很大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自律性很强的家庭里,那么他在生活中也会很自律,反之则是孩子学到不自律的不良习惯。
四坚守原则不能退让,在和孩子立规矩以后呀,还有能够坚守原则,不能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就不用守规则了,要做一个立得了规矩又能守住原则的家长。家长只有接受原则才能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习惯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不需要外界来进行监督和督促,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孩子的良好自我约束。树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家长耐心陪伴和细心引导,对孩子发脾气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面对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作为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等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