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一天好,感恩所有……
今天看武校讲《教育思考——关系重于教育》一文,又一次深深体会到关系重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的理念。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出发,我们都应克服种种原因,学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事自己先不焦躁,才能心平气和与孩子处理每一个当下。没有一个好的亲子关系,你跟孩子之间谈其他的都是浮云。没有一个好的家校关系,就谈不上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只有家庭和学校这两口大染缸齐心协力,才能浸染出属于孩子的真本色。只要我们家校合育,就能共育雅美好少年。
今天在医院床上躺着,就听到隔壁一位妈妈满嘴脏话辱骂电话那一头的孩子,听声音是个女孩,具体不知何事?孩子哭着说的什么听不到。就听到她妈妈说你把药扔了算什么事,你爸爸好容易去看你,拿谁不当人?你姥爷在医院这样,谁有空管你?你爱咋咋地,去死吧等等伤人的话。这样的话,真的让我听了头皮发麻。这样的恶劣关系,而父母还没有觉察。我不敢说谁对谁错,家人生病心里着急是真,对孩子有坏情绪也是真。孩子再不对,妈妈说出这么伤人的恶毒话,现如今的孩子有几个能自我消化的?祈愿孩子能想通,父母或许真是良苦用心,就是输在了这张嘴上。通过这件事,让我们认清一个理儿!不管有什么坏情绪,不能转嫁给任何人!对孩子发火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让孩子吃了这个坏情绪的果。父母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吧,我们的情绪里藏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这也让我想起昨晚孩子们来看我,我正坐在躺椅上也在看武校长陪你做父母这本书。一看到哥俩来我赶紧撒娇似的说想他们了,平同学赶紧过来抱抱我,齐同学快拿出魔尺要给我闭眼变个恐龙蛋,哥俩各用各的方式表达着爱。孩爸给我热好饭菜,让我赶紧吃饭他们在家已经吃好了。齐同学过来扶我起来,平同学主动让我把手搭在他的小肩膀上陪我洗手。我说自己不方便洗手,他赶紧打开手龙头帮我洗洗手,被齐同学用手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瞬间。
小姨中午拿来的大骨剩下两块,我夹下两块肉给哥俩吃。平同学吃的那个香啊,婆婆在一旁打趣似的说:“在这里吃什么都是好的!”这个一年级的平同学随即说到:“那是当然,妈妈在这儿,吃什么都香。”这一句话把我的心感动了,孩爸在一旁都像是吃醋了。感恩孩子们的懂事,感恩所有。我们的美好关系,都得益于我们做父母的学习后的提升与成长。书写亲子日记,跟大爱的武校学习成长,与一群群优秀的热爱学习的家长们共同交流改变,与学校的老师们多沟通等等好方法得来的成果。感恩所有的遇见。
关系重于教育文章内容: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连续两年大早。为了求雨,老百姓建了一座龙王庙,天天烧香拜龙王。有的八路军战士见此情景,就说太行山百姓落后。左权严肃地批评了这些同志,他说:“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子弟兵可不能说亲人落后呀!”
于是,他让在家拜过龙王、求过雨的同志们举手,大家都举起了手。接着,左权将军就要求大家挑上水桶赶到龙王庙去,先拜龙王,然后帮着乡亲们去抗旱。由于左权将军的工作,使得大旱之年的太行山人民获得了丰收,更为重要的是,太行山人民认识到了一个真理,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龙王爷身上,只有团结起来抗旱才能保丰产。
其实,为了求雨,老百姓烧香拜龙王是封建迷信,当然属于落后行为。可是,在那个年代,让老百姓破除封建迷信又谈何容易?如若强行禁止老百姓烧香拜龙王,那么,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可能被割断。
因此,左权将军先把搞好军民关系放在了第一位,先拜龙王表示他理解老百姓求雨急切的心情,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帮乡亲们挑水抗旱,则更是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教育孩子、家校关系方面也是如此。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唯我独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动辄采取粗暴甚至体罚的手段,只会让孩子与你越来越疏远,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氛围下,一切高深的教育理论都成为空洞的说教,一切苦口婆心都成为孩子心中的唠唠叨叨,这种情景之下,家长所奉行的一切教育理论和行动又有何意义?
对家校关系处理生硬,就会将原本“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关系搞得焦灼,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于是,学校、教师抱怨家长不懂教育之法、亲子教育缺失、不支持学校工作等等。而家长呢,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就行了,孩子教育出现问题,责任在学校。长此以往,本应该是基于共同目标的“伙伴”却变成了矛盾对立的“对头,孩子也就成了摆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一颗孤立“棋子”。
由此可见,关系重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首先要处好关系。这里所说的关系不是过度亲密、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庭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向父母、老师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家校沟通也会变得更畅通。如果注重关系,孩子会自然地得到进步,家长也会更支持学校和老师。
要做到关系重于教育,就要适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因为大脑只有在愉悦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独立地思考。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话语严厉,火药味十足,心中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无法忍受。这样一来,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孩子思想麻木,缺少了思维的灵性与创新的动力,另一个就是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如若这叛逆心理的星火之源引起熊熊大火,家长又有何举措来控制这难以收拾的局面?同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也是一样的。
可见,教育是一个由接受到训练到内化的身心过程,决不是一两句粗暴的话语所能实现的。因此,家长、老师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平和;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以牙还牙,以怒制怒;要制订规范,让孩子有遵循的方针。只有把相互关系搞好了,教育才会变得易于接受,才会事半功倍。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