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拜读于永正老师的《关于上课》笔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是听于老师的课慢慢长大,又慢慢变老的,他风趣幽默的课堂,至今浮现在脑海里。
第一次听课是在徐州,应该是90年代末,执教的课是一篇散文,当时会场有几千人,座无虚席,那时候他大约50多岁,头发虽然有些银丝,但看起来精神抖擞,一节大课至少一个多小时,但仍然以饱满的激情赢得观众的掌声。我很荣幸也很激动,因为我在前面第二排座位,有机会和于老近距离的接触,近水楼台先得月,课上的这么完美,真的让我怀疑在课前预设或者给孩子点拨过,怀着好奇心,等孩子走下台的刹那间,刚好路过我的座位,证实了我的想法是多余的,其实一节好看,一节完美的课,不是演戏,而是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教材,吃透课文的精神,不是靠走马观花,表演的技巧来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认为首先做到:
课前一定要备好课,每一个环节必须落到实处,阅读课更不要流于形式,带着问题读,分层次读,品读,评价激励也不要忽视,因为学习语文是为了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朗读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因此阅读课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把读贯穿始终,有些老师的课就是背教案,只追求一节课的任务,忽略知识点的衔接,重点内容的细化。整节课下来,简直是满堂灌,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自己也是常犯的毛病,因为之所以课堂应变能力差,是因为只背自己,不背学生,课堂的生成问题无法应对,即使看着花架子多,但没有实效性。
旧书不厌百回读,书是读出来的,凡是文之兼美的课文,我们就应该细细地去读,老师读出味儿才能教出味儿,学生读出味儿才能获得读书的乐趣,才能逐渐喜欢读书,会读书,一个合格的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法宝——那就是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于老虽然与世长辞了,他的博学多识,风趣幽默的风格,文化的精髓,扎实有效的课堂台风,是无与伦比的,无论何时何地,他老人家永远是我们语文老师敬重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