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的由来
1949年7月,国家向全国征集国旗的设计方案,在上海一个普通的财务人员曾联松摒弃一切,在家搞设计,领导劝他有心就行,曾联松当场反驳说:如果都有心就行,不付出行动,那国旗有谁来设计?最后领导被他感动,让他在家专心搞设计。
曾联松熬了无数个夜晚,十几个方案也没有设计出让他满意的答案,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听到了一首儿歌:盼星星盼月亮,救星就是✘✘✘,顿时灵光一闪就用五角星,经过一整夜的努力,画出来国旗的基本轮廊。大五角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四个阶级,前期都摆放不满意,又开始不分昼夜的摆放五角星⭐的位置。尝试了无数的方案,无意中把星星✨推到左上角,顿时感觉视线开阔,大星居高临下,四颗小星环绕一旁,仿佛让人看到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在即人的陪伴下,曾联松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自己设计的方案投入信箱寄往北平。不久后,著名作家田汉在2000多份方案中看中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但反对声音很多,觉得四颗小星星代表不了四个阶段,这个提案不妥当,但田汉就觉得国旗就应该这样子。
在当时得票最多的就是一颗大五角星,下面有一条黄河,然张自忠觉得旗中间加一条黄杠代表不了黄河。而因为这道杠把国旗一分为二有分裂国家之嫌,最后否决了,这时田汉又提出说曾联松设计的方案,无论从寓意跟设计上都符合我们对国旗的标准。最后主席说:“中国的胜利正是在✘✘✘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最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因此这个图案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评审们听了主席对五星红旗的深刻理解后,一致表示赞同,为了和苏联区分开,评审们提议,去掉了大五角星里的镰刀和斧头,随后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周总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