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拜读了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怎样上好语文课》一文,感悟颇多。
开篇他就说了一句“不打无准备之仗”。意思是再忙、再累,头一天晚上也要把第二天上课的内容熟悉一下。如果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于老师则会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力求读正确,读熟练,因为熟能生巧,会读出新的感受和发现。生字和所有要板书的字,力求规范。于老师说,“师者,榜样也。至少,要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认真和规矩”。如何上好语文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要始终把读放在首位,把读贯穿始终。
要牢牢记住:学语文是为了“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意文兼得”;读(尤其是朗读)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
二、品味,赏析。
“旧书不厌百回读”。书是读出来的。凡是文质兼美的课文,要细细地去读。老师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学生读出味儿来,才能获得读书的乐趣,才能逐渐喜欢读书、会读书。
有的词语要品。有的句子要品。有的段落也要品。有的课文还要品篇、品修辞、品写法,等等。不品,就少了一种厚度,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魅力,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得到落实。但品味的东西不要多,多了消化不了。
三、要把“写”挤进去。
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一个标志性目标。写字不能“想当然”,要遵循“描红、仿影、临帖”的规律去写。写字教学要从严要求,持之以恒,还要让学生接触一些碑帖,了解一些书法知识。还要十分重视造句和片断仿写。
四、教学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老师走进课堂,便“宠辱皆忘”,精神饱满,一般情况下要是微笑着的。至少脸不难看。
五、走进课堂,关注的主要是学生。
教材、教法是装在心里的。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注意他。上课时,说得最多的应该是提醒的话、激励的话。学生在老师的目光下(专注的、尊重的、高兴的、激励的、不满的、生气的,等等),在老师的评价与鼓励中,在幽默诙谐的话语中,精神一般会处于一种亢奋的、专注的状态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氛围的和谐,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成效。
大教无痕。教育主要靠影响。学生之所以喜欢于老师的课,喜欢他教的语文,除了于老师能善待学生以外,还因为于老师的板书工整、规范;讲解深入浅出;朗读有声有色;写的“下水文”富有情趣……
读罢此文,掩卷沉思。准备工作我也是一丝不苟,不敢懈怠的。对于学生,我自问也是用心用情,爱心满满,但是我缺少了于老师的那份热情和始终如一的坚持。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我希望我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秉承着大语文观,真正带领我的孩子们不仅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更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走进语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