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9
今天读陈默老师的文章,受益匪浅。我们经常跟学生强调,要有集体荣誉感,要为集体争光,并且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创造平台,培养孩子的集体主意精神。但是,这个事情却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阻碍。
一方面是老师的阻碍。现在90后95后开始走向工作岗位,由于他们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自小在独立或者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生活,并且逐渐与电子产品融为一体,所以个体化非常明显,喜欢独处,不乐、不善与人交往,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了,把学生精神、行为都圈养在本班教室或者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尽量不拓展。因此,学生虽然在班集体,但是连接不到更大的集体,其三观五育发展受限很大。
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阻碍。独生子女、独立空间、独自玩耍已经是现在孩子成长的主要特点,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个体化与现在教育的集体化的冲突。在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集体教育后,仍然想办法干预孩子或学校老师,阻挠孩子融入集体。比如不让孩子参加班级活动,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处处关照孩子,比如要求老师特别呵护自己的孩子,比如不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职责,等等。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自己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这些都是已经个体化的家长对孩子个体化发展的催长。但是,他们忘记了,学校实行的是集体教育,施行的是集体主义评价。背道而驰,就产生了亲子冲突,家校冲突。
很长的时间内,我们的集体教育、集体评价不会改变,我们要意识到集体化和个体化的冲突,调整教育行为,才能不让教育拧巴。